「雛人偶」祭特展:傳統工藝再現日本宮廷華風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3月03日訊】3月3日是日本傳統的女兒節「雛祭」,這一天日本家庭都會擺上可愛的女兒節人偶。今年女兒節來臨之際,京都國立博物館舉辦了「雛祭與人偶」特別展,一起來看。

走進展廳,華麗的日本宮殿型雛祭壇映入眼簾。日王與王后(內裡雛)、隨身護衛、五人樂團(五人囃子)等角色栩栩如生,彷彿帶觀眾穿越回昔日日本宮廷的典禮儀式。這個是1844年一個經營房屋租賃的人家為剛出生的女兒準備的雛祭人偶。

今年的「雛祭與人偶」特別展展出了江戶、明治、大正時期等跨越了幾世紀的珍貴人偶,通過這些人偶可以窺見不同時代的美學變遷。

參觀遊客:「和服和其它物品依然保存完好,人偶臉上的表情依然美麗,這真的很不容易。我不禁想到,從古到今,父母都是這樣關愛自己子女的,代代相傳至今不變,心裡感到很溫暖。」

本次特展中,最受矚目的展品之一是這對江戶中期的人偶 —- 18世紀「享保雛」。這個身高約50公分的高大人偶經過歲月的洗禮雖然有些褪色,但不難看出服飾的細膩程度與製作時的考究之精妙,當時貴族奢華的審美風格也盡現無遺。此外,展覽還特別設立了雛祭人偶的歷史專區,通過各種形態的人偶介紹雛祭的起源和發展歷史,讓人了解雛祭背後除祟祈福的千年歷史內涵。

參觀遊客:「作為一個女兒的父親,我希望女兒健康成長。我認為 『雛祭 』活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每年都能去思考應該如何照顧女兒的成長。 我希望 『雛祭 』活動今後能一直舉辦下去。」

除此之外,會場上圓潤可愛的童子人偶也同樣吸睛。此次特別展還匯集了京都特有的京人偶(京人形)展品,這些溫潤的神情和絲綢服飾,代表了日本宮廷工藝的最高水準。

「雛祭」源於中國傳統節日 —- 上巳節,傳到日本後,演變成了每年3月3日舉辦的「雛祭」。「雛祭」也稱女兒節,這一天,家長們會在家中布置人偶台為女兒慶祝。據了解,京都國立博物館的該特別展於1926年第一次開展,之後每年定期舉辦,旨在介紹日本傳統女兒節文化和人偶藝術的發展,此次特別展將持續展出至3月23日。

要想一睹日本千年文化傳承和傳統工藝的觀眾,不妨在這春暖花開的時節,來邂逅雛祭人偶的美學造詣。

新唐人電視台日本記者站京都採訪報導

分享:

相關文章

仗義執言被打壓 碩士生棄「鐵飯碗」走線來美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4月22日訊】羅志飛是動物醫學專業碩士,2020年入職廣州市增城區農業農村局。這是通過千軍萬馬的競爭才能獲得的體制內工作,俗稱「鐵飯碗」。但短短幾年後,他就因為三次仗義執言,拋棄了這個「鐵飯碗」,走線來到美國。

阅读更多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