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3月04日訊】中國經濟衰退,企業出現倒閉潮,裁員潮,許多中年員工失去了工作和穩定的收入。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不像年輕人可以躺平,失業對他們的影響更加的深遠。學者指出,大批中年、中產失業,也會累積成社會問題。
最近,廣州政府招聘環衛工人要求年齡在35歲以下,引發熱議。「沒人會在35歲突然喪失工作能力」也成為熱搜榜的詞條。這顯示出,在中國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年失業已經成為非常普遍的社會問題。
中國資本市場資深人士徐真感嘆,失業的中年人在當下可能是最不幸的一群人了。
中國資本市場資深人士徐真:「上有老下有小,背有房貸,還要負重前行,沉甸甸的擔子,其實擱誰身上都不好挑啊,時代的悲歌。」
中國房地產行業從幾年前就進入了深度下滑階段,對建築業、金融業、傢俱產業鏈等相關的五六十個行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保守估計,直接和間接導致的失業人數可能超過1000多萬人。甚至金融業和房地產業等「黃金產業」,也有大批人才失業。
徐真:「從企業看,為了活下去,也是斷臂求生。把公司的中堅力量和業務骨幹裁掉,說明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系統性的風險,企業快熬不下去了。如果經濟再這樣持續下行幾輪的話,企業的大批倒閉,離整個經濟崩潰不遠了。」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因為他們(中產)的收入通常與企業利潤掛鉤,當企業縮減開支,中產最先受到影響。中產的生活成本高,包含必須繳房貸、教育費用、醫療費用,沒有額外的收入補充後,生活立刻變得困難。」
大陸網友已經總結出中年人的失業三件套,先創業:開店、電商、自媒體。然後把錢耗光只好去:外賣、滴滴、送快遞。把身體耗傷了,年齡耗大了,只能選擇做:保姆、保安和保潔。
孫國祥:「許多曾經年薪30到50萬人民幣的白領,如今被裁員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甚至淪為跑外賣、開網約車、做代駕來維持生計,這樣的現象不只是短期的經濟波動,而是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體現。因此我個人認為中產面臨失業,其實彰顯出來中國經濟進入到中等收入的陷阱,也導致了中產階級正在萎縮。」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表示,中國經濟已經過了高速成長期,進入結構性困難的階段。中產階級面臨的與基層勞動者相同的生存壓力,收入兩極化加劇,未來將有更多人從中產跌落至低收入的群體。
中共國務院2月20日進行了「大力提振消費擴大國內需求」的學習會。主持會議的總理李強再次強調內循環、以內需為主導的重要性,要求挖掘國內的消費潛力。
但日益嚴重的中年失業問題無疑會影響到當局的計劃,還會帶來長遠的社會問題。
徐真:「如果大批中年、中產、中層失業了,把最能花錢的一批人消滅了,那麼中共內循環和內需就落空了。其二,車、房貸的斷供導致二手房、二手車的價格就會暴跌,中共穩房價的如意算盤也就落空了。據了解,目前很多地區法院不受理法拍房的案子了。如果是這樣的話,銀行的不良率就會增加,銀行業的業績就會下降,整個金融系統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孫國祥:「最重要的可能會導致社會不滿的情緒增加,可能會導致社會輿論更加極端化,社會衝突加劇社會治安的惡化。當然最後也會影響到人口結構危機的加劇,影響長期的發展。換言之如果中產家庭經濟壓力過大,將進一步降低生育率,讓中國面臨更嚴重的人口危機。」
孫國祥副教授還指出,大批中年、中產失業,稅收減少政府的財政會惡化,養老金系統壓力會增大,教育焦慮也會加劇影響年輕一代,種種問題將會產生疊加效應,對整體中國的未來發展造成嚴重的挑戰。
編輯/尚燕 採訪/常春 後製/T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