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習到訪 越南驚心 天津3高官落馬 震動中南海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4月15日訊】觀眾朋友好,歡迎收看新聞直擊。今天是美東時間4月14日,星期一。

今日焦點:北京威脅又拉攏,越南步步驚心;李鴻忠三名心腹接連落馬,習失勢再露端倪;中國頂尖科學家紛紛離奇死亡,什麼信號?薩爾瓦多總統川普,拒將MS-13成員送返美國。

川普會晤薩爾瓦多總統 聚焦移民關稅爭議】

首先,來看川普總統的一場重要會晤。

今天(4月14日),川普在白宮接待了薩爾瓦多總統布克爾(Nayib Bukele)。這場會談涉及非法移民關稅和社會政策,備受關注。

川普在橢圓形辦公室表示,薩爾瓦多在美國遣返非法移民過程中提供了不少幫助。他說:「你們幫了我們的大忙。」

川普表示,在他執政下,美墨邊境已經恢復秩序,現在的重點是將罪犯、殺人犯和強姦犯驅逐出境。

兩國元首還談到了跨性別運動員參賽問題。川普問布克爾:「你們允許男性參加女子比賽嗎?」布克爾答:「那是暴力。」

川普說,美國有些人「誓死捍衛」跨性別者的參賽權。但他表示,目前不打算多談,會等下一次選舉臨近再說。

當天,兩人還談到了「MS-13」成員加西亞(Kilmar Abrego Garcia)的問題。

川普提到其非法入境、已被遣返薩爾瓦多。布克爾則明確表示,這人不會被送回美國。他說:「你這是在暗示我把一名恐怖份子偷運回美國。我不會這麼做,這個問題本身就是荒謬的。」

加西亞3月12日在馬里蘭州被美國移民局逮捕。據稱是MS-13成員,目前已在薩爾瓦多的「恐怖份子收押中心」被關押一個多月。

加西亞的律師則否認其為幫派分子,提出異議。美國最高法院10日晚裁定,川普政府須協助把加西亞送回美國。

當天,美國勞工部公布3月通脹數據。年增率為2.4%。川普在會中表示:「我們已經解決了通脹問題。」

不過,有經濟學家提醒,僅憑一個月的數據還無法判斷趨勢,仍需觀察。

談到關稅問題,川普透露,已與蘋果CEO庫克(Tim Cook)通話。他表示,考慮到與中國關稅戰可能持續,美國已為部分汽車和電子產品提供暫時性豁免。

川普說:「他們需要點時間。我不想傷害任何人,但結果是,我們國家會變得更強大。」

此外,川普也談到伊朗核問題。他表示對談判進展「非常擔憂」。他說:「他們是激進思想驅動的人,絕不能讓他們擁有核武。」

下一輪伊核談判預計將在本週末登場。

【習借訪問之機拉攏 越南步步驚心】

觀眾朋友好,歡迎收看新聞直擊。今天是美東時間4月14日,星期一。

我們再來關注,中共黨魁習近平的東南亞之行。

週一(4月14日),習近平抵達越南,展開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這是他東南亞三國之行的第一站,之後還將前往馬來西亞和柬埔寨。

習這次出訪,正值中美貿易戰加劇之際。川普總統剛宣布,對多數國家暫停徵收「對等關稅」90天,但中國不在豁免名單內。與此同時,中共則把對美關稅拉高到125%。

出訪前夕,央視旗下「玉淵譚天」發出有威脅意味的文章稱,中共不允許其它國家拿它的利益「去給美國當投名狀」。

據CNN引述大西洋理事會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Wen-ti Sung)分析,習近平此次高調訪問有兩重目的:在經濟上,是為了推動中國的全球經濟布局多元化;在外交層面,則意在趁美國關稅政策反覆之際,拉攏鄰國靠近中國​。

路透社報導,習在越南期間,中越簽署數十項合作協議,內容涉及鐵路建設、供應鏈合作、5G、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越南計畫興建一條83億美元的鐵路,中共將提供貸款資金。

越南據稱還考慮採購中國國產飛機,但相關財政承諾尚未披露。

雖然越南為習近平的訪問鋪上紅毯,但CNN指出,越南其實十分謹慎。既希望吸引中資,又怕引起美國反感。

在這次國事訪問前,4月10日,包括越南在內的東盟10個成員國經濟部長在視像會議後宣布,東盟已達成共識,不會對美國祭出的單邊關稅措施採取報復行動。

此外,越南政府也在加強監管,防止中國商品借道轉口美國,並控制對中國的敏感出口,以避免觸犯美方關稅規定。

這波合作熱潮背後,越南社會也保持警覺。越南是中國產業外遷的重要目的地,大量中國工廠藉機設廠避稅。但越南政府擔憂,廉價中國產品大量流入,會衝擊本地製造業。

在戰略合作之外,兩國也長期存在嚴重分歧。尤其在南海問題上,矛盾不斷。今年2月,中共軍艦在中越之間的北部灣,舉行實彈演習,此舉被認為是在回應越南先前所公布的北部灣海域主權地圖。

中國2024年3月也曾公布自己的北部灣基線。越南當時表示,必須尊重國際法和其他國家的權利,並重申中國應遵守兩國簽署的北部灣劃界協議。

【專家:對華不轉向 英國恐失美特殊關係】

我們再來看一份引發英國政壇熱議的報告。

據《福克斯新聞》報導,英國智庫「亨利.傑克遜協會」(Henry Jackson Society)近日發布報告,警告英國若不調整對中共政策,可能會在川普政府期間失去與美國的「特殊關係」。

這份報告由研究員達倫.斯平克(Darren Spinck)撰寫,指出川普政府正推動新的外交路線,英國必須適應「交易導向型」策略,不能再把傳統盟友關係視為理所當然。

報告建議,英國應主動對中共採取更強硬立場,並深化與美國的安全合作,比如考慮加入「美墨加協定」(USMCA),擴大經貿聯繫。

目前,川普政府已對所有外國產品徵收統一10%關稅,對中共則維持更高稅率。

斯平克警告,如果英國持續與北京靠近,可能影響與華盛頓的戰略互信。他指出,英國近期重新啟動了與中共在工業、貿易、能源等領域的合作,還為中國資本進入西方市場開了新通道。

同時,英國發展融資機構對其他地區的支持較少,卻積極拓展與中共的經濟聯動,令人質疑倫敦的戰略方向。

在安全方面,報告提到,英國在北約承諾、印太戰略和對中政策上,與美國存在偏差,可能影響「五眼聯盟」之間的情報共享。

報告建議,英美應就數字隱私、加密技術、數據訪問等問題達成新協議,確保關鍵供應鏈安全。

在伊朗問題上,斯平克也呼籲英國展現更強硬立場。他指出,美國早已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制裁,而英國仍是締約國之一,尚未採取反制行動。

報告建議,英國應考慮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與美國立場保持一致,釋放政治信號。

斯平克還表示,如果工黨政府希望在川普任內維持對美合作,就必須克服在氣候、移民、數字隱私等議題上的理念分歧,轉向更務實、互利的合作路徑。

觀眾朋友們,您覺得英國會跟上川普的對華戰略嗎?歡迎留言聊聊您的看法。

李鴻忠三名心腹接連落馬 習失勢再露端倪】

我們再來關注,中共政壇的清洗動向。

在中共兩會結束僅一個月內,天津政壇已有三名高官接連落馬,引發外界關注。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前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在任時提拔的親信。

4月12日,中共中紀委通報山西省長金湘軍落馬。當天上午他還照常主持會議,晚上就被帶走調查。金湘軍曾任天津市委副書記、市委秘書長,是李鴻忠一手提拔的得力干將。

就在前一天,天津市委原副秘書長孫建華也被查。孫建華長期在天津政法系統任職,曾擔任市信訪辦主任,被認為是李鴻忠在政法系統的核心人選。

而早在3月13日,天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周德睿也已經落馬。周德睿在李鴻忠主政期間兩年內連升三級,最終掌管幹部任命大權,可謂李的「人事總管」。

大紀元時政評論員李燕銘分析,李鴻忠被認為是「忠習模範」,2016年就率先喊出「習核心」口號,後來一路升遷,現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如今他的親信相繼落馬,釋放出一個信號,習近平在中共高層的主導地位正在動搖。

此外,李鴻忠的舊部接連出事,是否會牽出李本人,成為觀察中共高層權鬥的關鍵指標。

旅澳法學家袁紅冰也表示,中共當前高層鬥爭激烈,習近平正同時面對三大政治危機。

一是各地大量「灰色組織」悄然出現,如退伍軍人會、農民工互助會等,對現實表達不滿,引起高層緊張。

二是黨內左右兩派罕見聯手,試圖阻止習近平在二十一大連任,甚至已擬好政治文件。

三是軍中「習家軍」體系被全面整肅。苗華落馬後供出1300多名軍中人員,其中包括上百名將領,多為習近平信任之人。何衛東、鐘紹軍也相繼出事,習在軍中的「鐵三角」體系已被徹底瓦解。

【習時代特色:頂尖科學家現離奇死亡潮】

再來關注,中國科研界接連傳出的離奇死亡事件。

中國多家媒體報導,中國奈米及光電材料專家、寧夏大學教授李海波,於4月8日突然去世,終年41歲。校方確認死訊,但未公布死因,也未發布訃告或舉行追悼會。

李海波是華東師範大學物理博士,曾在澳洲從事博士後研究,2016年入選寧夏「海外引才百人計畫」,研究方向包括納米材料、電化學與光電材料。

他發表論文百餘篇,擁有中美專利17項。去年,還入選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據校方介紹,李海波工作壓力極大。白天要教學開會,科研申請只能在深夜完成,長期嚴重睡眠不足。

《極目新聞》報導,李海波死因為「突發疾病」,但細節不明。

近年來,中國科研界頻傳類似事件,引發外界憂慮。

知名作家顏擇雅在臉書發文稱,這是習近平治國的時代特色,一是軍方高層頻頻落馬,二是頂尖科學家接連離奇死亡。

她指出,科研項目需大量經費,資金往往來自軍工系統,容易滋生貪腐。而掌握關鍵資料的科研人員,可能因此成為滅口對象。

除官場清洗與貪腐猜測外,也有網民回顧類似案例。

據《南華早報》此前報導,近幾年已有8名從事無人機、AI、國防、半導體、航天等領域的專家,在壯年時「意外」或「自然死亡」。大多涉國家安全或尖端技術領域。

儘管沒有證據證明這些事件之間存在聯繫,但頻率之高,引發外界關注。

關於李海波猝死的另一個猜測,則聚焦在健康因素上。

中國多地疫情仍未完全平息,醫院和殯儀館人滿為患。部分網民懷疑,李海波之死是否與新冠後遺症或疫苗副作用有關。但官方未發布任何說明。

近期,因突發疾病死亡的年輕專業人士不只李海波一人。

41歲的司法局長丁銳、35歲的骨科醫生陳喆等人也先後猝死。官方通報多以「突發疾病」結尾,但具體細節語焉不詳,民間議論不斷。

相關真相是否會浮出水面,外界都在持續關注。

感謝您收看這期的新聞直擊,我們下期節目,再會。

《新唐人快報》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

分享:

相關文章

仗義執言被打壓 碩士生棄「鐵飯碗」走線來美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4月22日訊】羅志飛是動物醫學專業碩士,2020年入職廣州市增城區農業農村局。這是通過千軍萬馬的競爭才能獲得的體制內工作,俗稱「鐵飯碗」。但短短幾年後,他就因為三次仗義執言,拋棄了這個「鐵飯碗」,走線來到美國。

阅读更多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