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5月05日訊】《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稱,美中持續升溫的貿易戰暴露了中共的弱點,它一方面要國內汽車製造商使用更多的國產芯片;另一方面悄悄減免從美國進口的芯片關稅。外界認為,中共豁免芯片關稅是無奈之舉。
《華爾街日報》5月2日報導說,北京今年4月底給予美國進口的超過90%芯片豁免關稅,這凸顯了它在芯片領域的弱點。業內人士指出,豁免關稅的決定是在中國汽車製造商遊說之後做出的。
美國在高階芯片領域掌握著主導權,而中國用於汽車的關鍵芯片一直依靠進口,例如微控制器(MCU)以及處理信號的模擬芯片等。
知情人士透露,當局近期通知汽車製造商,希望他們確保今年使用的芯片中至少有1/4為國產。但業內人士表示這個目標很難實現,因爲去年這個比例只有大約15%。
台灣資深財經專家黃世聰:「包括像高階的AI芯片、高階的所謂的PC的晶片、手機的晶片,甚至比較高階的一些用在特殊規格的產品,不要說中國啦,全世界大概唯一的供應商可能也只有美國啦。所以中國根本就很難繞過去。」
台灣資深財經專家黃世聰指出,美國出口到中國的芯片,全部都是中國無法生產的,所以它減免關稅是無奈之舉。即使有些難度不那麼高的車用芯片,但它需要高可靠性。如果說中共要求在短時間之內換成中國產,這會讓汽車的安全性跟可靠性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近年來,中共工信部與國務院官員多次提出,中國車用芯片存在自足率過低的問題,而芯片製造商也經常打出「國產」和「使用中國芯」之類的口號,但現實是,中國仍依賴美國芯片。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考慮到更嚴格的安全要求,汽車芯片還需要額外兩到三年時間進行測試和驗證。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認為,中國製造的一些車用芯片,僅限於2010年前汽車的一些應用。但應用到自駕車等級的芯片,就造不出來了。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那這當然就涉及到兩個事情,第一個是台積電的先進製程,第二個是中國大陸方面的晶片廠,他們的良率還是不夠。良率不夠的話,那可能就是無法用在跟安全相關的裝備上面,像是汽車。」
蘇紫雲指出,汽車需要芯片具有高可靠度以及軟體的運算力,這也是特斯拉的自駕技術比中國自駕車穩定的最重要原因。但如果中共強制汽車犧牲安全可靠性,去支撐它的半導體業,這就等於草菅人命了。
據中共海關的資料,2024年中國芯片進口額為4,120億美元,同比增長10%。
而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數據,2023年中國市場自動駕駛芯片的裝機量排行中,美國特斯拉的全自動輔助駕駛(FSD)以120.8萬顆的銷量位居榜首,高達37%;英偉達的Orin-X芯片以109.5萬顆緊隨其後,占33.5%。高通在駕駛座儀表板芯片的供應上則居於領先。此外,美國的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等,也都在汽車芯片領域不可或缺。
黃世聰認為,中國被美國製裁之後, 7納米以下的芯片在中國沒辦法生產。這些在台灣、日本、韓國和在美國生產芯片只有通過進口才能得到。
黃世聰:「這些晶片,第一個它就是可能用在AI領域、PC領域、NB手機各個地方。中國對這些產品依賴程度超級深,然後它又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供應鏈,都在下游組裝在這邊,所以它一定要從國外進口啊。這些東西沒有辦法賣到中國去的時候,它可能整個供應鏈全部斷裂。這個對中國的影響當然相當巨大。」
蘇紫雲表示,中國依賴美國芯片,這讓美國又多了一個貿易戰籌碼。儘管中共拍了個短片,不跪不退,煽動民族主義,面子工程十足。可是裡子卻是減免進口關稅。
編輯/宋風 採訪/駱亞 後製/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