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死亡的哈馬斯恐怖分子家屬獲巴勒斯坦巨額獎勵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0月18日訊】自10月7日巴勒斯坦極端組織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引發戰爭以來,雙方傷亡慘重。然而,死亡的哈馬斯武裝分子的親屬得到了巴勒斯坦權力機構(PA)的巨額獎勵。

截至10月17日,已有1,400多以色列人死亡,至少2,808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數千人受傷,至少199名俘虜被帶到加沙。1,500名哈馬斯武裝分子的屍體被以色列發現。

據總部位於以色列的非政府組織和媒體監督組織巴勒斯坦媒體觀察(Palestinian Media Watch,PMW)報導,每名參與襲擊以色列而被擊斃的哈馬斯恐怖分子都被稱為「烈士」,其家屬將獲得6,000謝克爾(約1,500美元)的獎勵,共計900萬謝克爾(約220萬美元)以及每月1,400謝克爾(約350美元)的終身津貼

PMW主任馬庫斯(Itamar Marcus)告訴猶太新聞辛迪加(Jewish News Syndicate,JNS):「PA每月將一半的(烈士基金)預算發送到加沙地帶,他們稱之為『南巴勒斯坦』。我們從預算報告中發現了這一點。」

「我們已經習慣說巴勒斯坦和加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他們得到的是相同的錢。」馬庫斯強調。

馬庫斯進一步解釋說,過去以色列在加沙開展了多項行動,哈馬斯恐怖分子在空襲中被殺,突然湧現了大量的「烈士」,但他們沒有得到報酬,所以加沙對此十分抱怨。現在,根據巴勒斯坦權力機構通過的法律,從本月開始,恐怖分子的家屬以及10月7日發動襲擊的人將領取「報酬」。

「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截止,但根據法律,他們將從這個月開始收到付款。」馬庫斯說。

此外,被以色列抓獲的參與襲擊的50名哈馬斯恐怖分子本月將總共獲得至少7萬謝克爾的報酬。

作為PA「屠殺獎金」(PAY-FOR-SLAY)計劃的一部分,以色列監獄中的恐怖分子每月都有津貼,津貼數額從每月1,400謝克爾開始,並逐漸增加,最高額度為每月1.2萬謝克爾。已婚並有孩子的恐怖分子囚犯從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獲得的津貼更高。

PMW表示,喪命的哈馬斯恐怖分子的家人在這個月將獲得7,400謝克爾的津貼,所有家庭總計1,110萬謝克爾。這只是保守估計,因為隨著戰爭的繼續,以色列軍隊將殺死並抓獲更多的哈馬斯恐怖分子。

「PA應該向歐盟表示衷心的感謝。挪威目前是PA的最大資助者,沒有他們,PA就不可能支付這些恐怖款項。」該組織補充說。

PMW強調,眾所周知,如果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沒有外國的資金援助,就無法獎勵恐怖分子。當國際捐助者給巴勒斯坦的教師、警察和街道清潔工支付費用時,PA便擁有了支付恐怖活動所需的數億資金。

10月15日,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Mahmoud Abbas)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壓力下發表聲明,指出「哈馬斯的政策和行動並不代表巴勒斯坦人民」。但幾小時後,巴勒斯坦官方通訊社就刪除了阿巴斯批評哈馬斯的講話。

據BBC報導,18日,阿巴斯針對加沙阿赫利阿拉伯醫院被襲發表講話,他將醫院的爆炸稱為「可怕的戰爭屠殺」。他還補充指,以色列已經「跨越所有紅線」。

以色列國防軍已發布視頻和音頻證實,哈馬斯發射失敗的火箭彈擊中了該醫院。

(記者李昭希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

分享:

相關文章

【禁聞】又畫大餅?北京上海突然「大尺度開放」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11日訊】昔日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幾乎已經喪失地位,中共最近又試圖讓上海,對接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並在北京搞所謂的「大力度開放」。但評論人士認為,這些口號型的措施,很可能淪為當局畫的又一張大餅。 中共國務院新聞辦12月8日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將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實行所謂的「制度型開放」,以對接一些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 中共一直試圖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以及DEPA(《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國際貿易協定。但是這些協定都對貿易自由化有著很高的門檻,中共難以達到。例如,CPTPP禁止向國有企業提供損害競爭的補貼等,但近幾年中共一直在搞國進民退。CPTPP要求各方允許業務上的電子數據跨境傳輸,而中共通過《數據安全法》,嚴格限制企業將數據帶出中國。 為了對接這些高要求,這次在上海自貿試驗區中試點的具體改革措施包括七個方面,80項措施。其中當局將「加快服務貿易擴大開放」放在7方面措施之首,提出要推動金融、電信等重點領域高水平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支持跨國公司設立資金管理中心等。 前大陸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合規官梁少華律師分析,這顯示中國經濟面臨崩潰,黨內有呼聲希望拼經濟。 前大陸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合規官梁少華律師:「中國這種體制是一人獨裁,它即使有那個希望搞經濟的呼聲,它始終無法主導發展方向。中國主導發展方向那就是習近平,他就是要回到毛澤東那種獨裁時代。在這個過程中他也不得不顧及救經濟,如果你轉得太快,你翻車了,那經濟崩盤了,也不利於他的目標的實現。但是呢,你要明白他的那個實質,他和他的口號是完全背離的。」 其餘幾方面的改革措施,也都主要涉及經濟管理具體環節,並沒有涉及相關政治體制的改革。 諷刺的是,由於中共政治干預過多,原本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幾乎已經喪失地位。現在中共又試圖讓上海對接國際高標準。 梁少華律師:「要對標那個國際標準,它可以就首先把香港整個劃出去,然後民主化。然後中共退出上海,然後民選政府,然後讓專家來主導經濟政策,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呀。如果是上海有絲毫的獨立性,當時那個新冠大清零的時候,就不可能讓上海去封城。在這種中共體制之下,沒有任何一個可能與國際社會接軌,所謂高標準對接的一個可能性。」 除了上海,北京也在11月下旬出台了服務業擴大開放方案2.0版,涉及金融、數字經濟等領域,被黨媒稱為「大尺度開放」。 作家、獨立時評人蔡慎坤指出,中共只是在上海、北京這兩個它能夠控制的地方放點權,沒有什麼意義。 作家、獨立時評人蔡慎坤:「不可能真的改革。因為在政治上他是嚴格的控制,而且在政治上是越來越收緊,把所謂的政權安全放在第一位。所以只要有這一條,你其他的都是沒有意義的。所謂的那些行業方面的,經濟領域,你所謂的推動一些所謂的措施、改革措施,對外企業來說,一個《反間諜法》基本上就把大家都嚇回去了。」 今年外資撤離中國的速度前所未有,而國內的生產和消費都持續低迷,中共當局此前已經出台一系列措施提振民企信心,刺激消費,也幾次喊話聲稱要高質量開放,但至今沒看到效果。 蔡慎坤:「民營企業家沒有信心,這個外資或者是外國政府對中國也不可能再有信任,這是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更大的一個問題是什麼?沒有政治體制改革,我覺得任何經濟開放或者是改革,實際上都不足以取信於民,也不足以使現在低迷的經濟能夠恢復過來。」 旅美上海企業家胡力任表示,跟中國十個企業家聊天,大家都不看好,房地產在上海最起碼跌了30%,現在企業家都想移民,因此他認為所謂的上海自貿區的制度型開放,又是當局畫的一張大餅而已。 編輯/尚燕 採訪/駱亞 後製/鐘元

閱讀更多

【中國一分鐘】中方竊聽?歐盟理事會主席提早結束北京行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11日訊】下面請看中國一分鐘新聞簡訊。 中方竊聽? 歐盟理事會主席提早結束北京行程 結束歐中峰會首日議程後,歐中峰會的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提早離開中國返歐,主要原因在於,匈牙利總理奧班威脅要阻撓歐盟領袖峰會,而米歇爾在北京沒有不會遭到中共竊聽的安全線路,可以跟歐盟領袖通話。 籲股民不要入市 大陸知名金融專家遭全網禁言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衰退,中共當局逐步加強管控互聯網。近日,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因公開提到中國的資本市場相關制度還不完善,呼籲股民現在不要入市,而突然遭全網禁言。 武漢八房企推出無理由退房活動 民眾質疑 武漢八家房企日前推出了「30天無理由退房」活動,但僅限於活動期間的購房者。而參與該項活動的都是武漢當地國企房企,沒有一家民企參與。反而引發民眾質疑表示,「說不定30天內就跑路了,你找誰去?」「現在房地產開發商與銀行聯手做套…」 新唐人亞太電視整理報導

閱讀更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