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尷尬?五國務委員兩人下台 重創李強內閣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5日訊】日前,中共國防部長李尚福和前外長秦剛被免去國務委員職務。李強內閣組建才七個多月,五個國務委員中就有兩人下台。目前,國防部長一職仍空缺,未來繼任者是誰,備受關注。

10月24日,在中共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李尚福被宣布免去國務委員、國防部部長職務及中央軍委委員職務;秦剛被免去國務委員職務。

在此之前,秦剛失蹤一個月之後,7月25日被免去中共外長職務;李尚福失蹤近兩個月被宣布免去三職。兩人都是中共史上任期最短的部長。官方最初給出理由都是「健康原因」,但已無人相信。

由於中共官場政治不透明,至今外界仍不清楚秦剛和李尚福下台的原因,但已重創習近平欽定的李強內閣。

今年3月的中共兩會,李尚福、王小洪、吳政隆、諶貽琴、秦剛成為中共國務委員,按照中共官員級別劃分,屬於國家級副職(副國級)「黨和國家領導人」。現秦剛和李尚福被免職,只剩下三個國務委員了。

(網絡截圖)

秦剛和李尚福被免職,也引發輿論熱議。

有人說,這兩人都完了。兩個以火箭速度躥升的親信,同樣以火箭速度墜落,習的威望和控局能力都被大幅削弱,習派內部的火拚將進一步加劇。

「石錘了!秦剛被免去國務委員一職!網友說,還是外媒厲害,這下直接雙免。」

「李尚福的中共國防部長職務被解職,秦剛的國務委員身分也被拔······大清洗還沒有結束。」

中共官方沒有宣布李尚福的接任人選。外界盛傳接任防長呼聲較高的是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劉振立。

香港《明報》10月25日的報導指,李、秦即使不是蓋棺定論,政治上也被判「極刑」。但防長繼任人未見公布,由於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下次開會要12月底,新防長很可能明年才出爐。

報導表示,雖然中共防長「位高權不重」,主要負責與外國軍方交往。國防部長懸空的原因,既可能是一時未有合適人選,高層為求穩定,不想隨意填空。如1971年林彪在蒙古墜機身亡後,防長一職懸空長達4年。

報導說,李、秦的政府職務雖皆遭免,但兩人仍是中共二十屆中委,與火箭軍前任司令、政委一樣,在年底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都將面臨進一步的處理。無論結果如何,受傷最重的是李強內閣,國務委員已經五去其二了,淘汰率直追「文革」時期。

時政評論員楊威10月25日在大紀元撰文表示,中共五個國務委員剩下了三個,對內對外的面子都很難堪。李尚福、秦剛都是國務委員,但他們的任職、免職,李強沒有發言權。中共國務院和中共人大的遮羞布都被自己撤掉了。

楊威認為,習近平親自選定的國防部長和外長短時間內接連出事,怎麼都會尷尬,無論對內怎麼解釋,都難以圓場。

楊威表示,李尚福和秦剛被免職,中共已難保全面子,中共高層如何對內維持顏面,比對外維持顏面更重要。中共畸形的治國之道一覽無遺,中共執政的非法性也徹底曝光;中共害怕老百姓認清這一點,更怕美國和國際社會認清這一點。

(責任編輯:李恩真)

分享:

相關文章

【禁聞】又畫大餅?北京上海突然「大尺度開放」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11日訊】昔日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幾乎已經喪失地位,中共最近又試圖讓上海,對接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並在北京搞所謂的「大力度開放」。但評論人士認為,這些口號型的措施,很可能淪為當局畫的又一張大餅。 中共國務院新聞辦12月8日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將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實行所謂的「制度型開放」,以對接一些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 中共一直試圖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以及DEPA(《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國際貿易協定。但是這些協定都對貿易自由化有著很高的門檻,中共難以達到。例如,CPTPP禁止向國有企業提供損害競爭的補貼等,但近幾年中共一直在搞國進民退。CPTPP要求各方允許業務上的電子數據跨境傳輸,而中共通過《數據安全法》,嚴格限制企業將數據帶出中國。 為了對接這些高要求,這次在上海自貿試驗區中試點的具體改革措施包括七個方面,80項措施。其中當局將「加快服務貿易擴大開放」放在7方面措施之首,提出要推動金融、電信等重點領域高水平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支持跨國公司設立資金管理中心等。 前大陸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合規官梁少華律師分析,這顯示中國經濟面臨崩潰,黨內有呼聲希望拼經濟。 前大陸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合規官梁少華律師:「中國這種體制是一人獨裁,它即使有那個希望搞經濟的呼聲,它始終無法主導發展方向。中國主導發展方向那就是習近平,他就是要回到毛澤東那種獨裁時代。在這個過程中他也不得不顧及救經濟,如果你轉得太快,你翻車了,那經濟崩盤了,也不利於他的目標的實現。但是呢,你要明白他的那個實質,他和他的口號是完全背離的。」 其餘幾方面的改革措施,也都主要涉及經濟管理具體環節,並沒有涉及相關政治體制的改革。 諷刺的是,由於中共政治干預過多,原本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幾乎已經喪失地位。現在中共又試圖讓上海對接國際高標準。 梁少華律師:「要對標那個國際標準,它可以就首先把香港整個劃出去,然後民主化。然後中共退出上海,然後民選政府,然後讓專家來主導經濟政策,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呀。如果是上海有絲毫的獨立性,當時那個新冠大清零的時候,就不可能讓上海去封城。在這種中共體制之下,沒有任何一個可能與國際社會接軌,所謂高標準對接的一個可能性。」 除了上海,北京也在11月下旬出台了服務業擴大開放方案2.0版,涉及金融、數字經濟等領域,被黨媒稱為「大尺度開放」。 作家、獨立時評人蔡慎坤指出,中共只是在上海、北京這兩個它能夠控制的地方放點權,沒有什麼意義。 作家、獨立時評人蔡慎坤:「不可能真的改革。因為在政治上他是嚴格的控制,而且在政治上是越來越收緊,把所謂的政權安全放在第一位。所以只要有這一條,你其他的都是沒有意義的。所謂的那些行業方面的,經濟領域,你所謂的推動一些所謂的措施、改革措施,對外企業來說,一個《反間諜法》基本上就把大家都嚇回去了。」 今年外資撤離中國的速度前所未有,而國內的生產和消費都持續低迷,中共當局此前已經出台一系列措施提振民企信心,刺激消費,也幾次喊話聲稱要高質量開放,但至今沒看到效果。 蔡慎坤:「民營企業家沒有信心,這個外資或者是外國政府對中國也不可能再有信任,這是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更大的一個問題是什麼?沒有政治體制改革,我覺得任何經濟開放或者是改革,實際上都不足以取信於民,也不足以使現在低迷的經濟能夠恢復過來。」 旅美上海企業家胡力任表示,跟中國十個企業家聊天,大家都不看好,房地產在上海最起碼跌了30%,現在企業家都想移民,因此他認為所謂的上海自貿區的制度型開放,又是當局畫的一張大餅而已。 編輯/尚燕 採訪/駱亞 後製/鐘元

閱讀更多

【中國一分鐘】中方竊聽?歐盟理事會主席提早結束北京行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11日訊】下面請看中國一分鐘新聞簡訊。 中方竊聽? 歐盟理事會主席提早結束北京行程 結束歐中峰會首日議程後,歐中峰會的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提早離開中國返歐,主要原因在於,匈牙利總理奧班威脅要阻撓歐盟領袖峰會,而米歇爾在北京沒有不會遭到中共竊聽的安全線路,可以跟歐盟領袖通話。 籲股民不要入市 大陸知名金融專家遭全網禁言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衰退,中共當局逐步加強管控互聯網。近日,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因公開提到中國的資本市場相關制度還不完善,呼籲股民現在不要入市,而突然遭全網禁言。 武漢八房企推出無理由退房活動 民眾質疑 武漢八家房企日前推出了「30天無理由退房」活動,但僅限於活動期間的購房者。而參與該項活動的都是武漢當地國企房企,沒有一家民企參與。反而引發民眾質疑表示,「說不定30天內就跑路了,你找誰去?」「現在房地產開發商與銀行聯手做套…」 新唐人亞太電視整理報導

閱讀更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