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快報】拜登宣布斥巨資 興建美東北部鐵路走廊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1月07日訊】觀眾朋友們好,歡迎收看新唐人快報,我是秦悅。

今天是美東時間11月6日,星期一 。訂閱新唐人,了解最新要聞。

 深圳國資委萬科站台 分析:萬科資金鏈已斷

10月下旬以來,中國房企萬科存續美元債價格持續下跌,多支債券到期收益率較票面利率大幅偏離。萬科今天聲稱,會保障如期兌付境內外債務,市場不需擔心;深圳市國資委稱會幫助萬科應對。分析指,這說明萬科資金鏈確實已斷,深圳國資委輸血,只是想讓萬科八千億庫存緩慢出售。

據澎湃新聞,11月6日,面對近期債券異動,萬科和境內外金融機構舉行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並與金融機構交流經營情況及近期二級市場債券價格波動事宜。

深圳市國資委主任王勇健、深圳國資二級巡視員葉新明、深圳地鐵集團董事長辛傑、萬科董事長郁亮、萬科總裁祝九勝、萬科副總裁兼財務負責人韓慧華等出席了會議。

深圳市國資聲稱,深圳地鐵成為萬科股東後,深圳國資將萬科納入統計範圍,萬科的總資產、淨利潤在深圳國資中占比超三成。深圳國資委將與萬科站在一起,已準備好「工具箱」給予支持,如有需要或遭遇極端情況,將通過一切可能的手段幫助萬科應對。

據萬科2022年年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深鐵集團持有萬科A股的比例是萬科股份總數的27.88%,為萬科第一大股東。而深鐵集團則是深圳市國資委直管的國有獨資大型企業。

萬科稱,現金流層面,截至三季度末,萬科持有貨幣資金1,037億元,對短期債務覆蓋倍數為2.2倍,對於境內外債務一定會保障如期兌付,市場完全不需要為此擔心。

郁亮稱,萬科對市場一直有信心,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指望政策解決所有問題。此前,萬科多支債券價格持續下跌,部分債券的收益率升至50%左右,最高接近60%。由於債券收益率與債券價格成反比,債券持有人低價拋售債券從而引發萬科償付能力是否出現問題的猜測。

11月3日,萬科股價一度跌至11.07元/股,創下近8年來新低。萬科當天回應稱,公司基本面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債券異動主要是市場情緒波動所致。

對此,長期關注中國經濟並提供金融服務的「財經真相」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說:「其主營業務已經喪失盈利能力,接下來為了最大程度賺錢,裁員,樓盤偷工減料,堪比碧桂園!」

外資跑光光?中國FDI首次出現負值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路透社報導,由於擔憂圍繞半導體的美中對抗情勢加劇,以及中共加強查處間諜、抑制投資等情況,外資企業進一步縮減在中國的投資。據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3日公布的第3季國際收支統計顯示,外資第3季直接投資總額為負118億美元,為1998年建立統計以來,首次出現負值。這意味著資金流向海外,撤資和業務縮減規模大於新增投資。

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是指外國企業為獲得利益,在本地所作的經濟投資,也是衡量外商對當地直接投資的指標。數字越大代表外資的新增投資大於資金撤出,若出現負值,則代表撤資大於新增投資。

報導分析,抑制新增投資的原因之一是美中對立激化,隨著在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的圍堵加強,美國企業對中國的投資有可能進一步減少。

一項由中國美國商會在去年秋季進行的調查顯示,66%的會員企業將「中美關係緊張」列為在中國市場的商業風險。另一方面,中國日本商會在9月針對會員企業所做的調查顯示,近5成的會員表示「2023年不投資」或「將比2022年減少投資」。

報導引述日本日生基礎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員三浦佑介表示,中國的法律法規缺乏透明度,成為加劇在中國繼續拓展業務擔憂的主要原因。對於中國提出了放寬製造業外資管制等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政策,防止外資撤離中國,三浦佑介認為「外資對當局重視安全保障的態度擔憂,對中國的謹慎態度也許難以迅速改變」。

清華教授稱35歲考慮養老已晚 民眾熱議

近日,官媒「央視財經」採訪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陳秉正。採訪中提及一項調研,該調研結果顯示,超過七成的90後已開始考慮養老問題。對此,陳秉正教授表示,35歲考慮養老已經晚了,應該更早地實施。35歲考慮養老已晚了,這句話引發網友熱議。

陳秉正強調:「從你工作後拿到第一個月的工資以後,就要有計劃地為自己的養老來進行一些儲蓄。早十年和晚十年,是完全不一樣的。」早早儲蓄和投資不僅可以幫助個人更好應對養老問題,還可為未來的生活提供更多選擇和保障。

陳秉正還表示,保險可以為未來的養老提供一定的保障。目前的養老金制度存在一些問題,並建議政府加大對養老金的投入力度,以確保養老問題能夠得到保障。

網友夢魂雲兮說:「咋計劃養老呀,掙的不夠花的」「明天吃不吃的上飯都得看老闆心情,有沒有明天都得看看老天爺的恩賜,然後你讓我考慮養老???」

還有網友說:「關鍵是要活好當下!才有餘力考慮養老,不是嗎?教授先生!」

網友冰成冰的冰說:「笑死了,每個月交那麼多養老保險,最後還要自己再考慮養老問題。我自己考慮養老問題,還要你個養老保險幹嘛?」

網友千里送雕毛說:「養老金是不是也要爆雷了?」

歐盟增8.6億加沙人道援助金 尋找更多物資運送路線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馮德萊恩今天說,歐盟正將提供加沙的人道援助增加2,500萬歐元,並尋求建立更多物資運送路線。

法新社報導,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布魯塞爾告訴歐盟外交官:「如此一來,歐盟總共將花費1億歐元為加沙(Gaza)平民提供人道援助。」

馮德萊恩還指出,透過埃及進入加沙的援助「仍然太少」,歐盟正在努力建立其他可能的遞送路線,包括從賽普勒斯透過海路運送物資。

堅定支持以色列的馮德萊恩也提到,以色列在加沙進行軍事行動時,「竭力避免平民傷亡」至關重要。

她說:「(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馬斯(Hamas)顯然正在利用無辜的巴勒斯坦人和人質作為人肉盾牌,這相當可怕,完全是邪惡的行為。看到小孩子從瓦礫中被拉出來的畫面,我們的心在流血。」

但馮德萊恩強調,戰鬥若要停止,先決條件是「加沙不能成為恐怖分子的避風港」,哈馬斯將不再能掌管加沙。

她表示:「如何確保這點,有一些不同想法正在討論中,包括藉由一支聯合國(UN)授權的國際和平部隊。」

拜登宣布斥巨資 興建美東北部鐵路走廊

美國總統拜登週一(11月6日)將宣布最新一批聯邦資金,用於從波士頓延伸到華盛頓特區的美國最繁忙的鐵路走廊關鍵部分,對此進行現代化改造。

拜登表示,2021年兩黨基礎設施法將為美國鐵路公司東北走廊的25個客運鐵路項目,提供164億美元的資金。該項目為該地區每天約80萬次出行提供支持,該地區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0%,是美國客流量最大的鐵路走廊。

這筆資金將用於重建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隧道和橋樑,並升級軌道、電力系統、信號、車站和其它基礎設施。這筆資金還將用於資助一項研究,探討如何提高紐約和華盛頓之間鐵路輸運的速度和效率。

美國交通部長皮特·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最重要的是,對於每年乘坐這條鐵路走廊的二億多名乘客來說,這些改進將縮短旅行時間並提高可靠性。」

獲得資金的主要項目包括:38億美元用於幫助修復和擴建紐約和新澤西之間交通繁忙的哈德遜河隧道(Hudson River Tunnel);47億美元用於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隧道(Frederick Douglass Tunnel)。官員表示,這將使火車的速度從30英里/小時提高到110英里/小時。以幫助緩解該線路最棘手的瓶頸之一。

還有21億美元用於更換橫跨馬里蘭州薩斯奎哈納河(Susquehanna River)的鐵路橋,以提高車速。這164億美元將通過近90億美元的2022財年和2023財年基金以及74億美元的未來承諾進行分配。

好的,鎖定最新要聞,請訂閱新唐人快報,別忘了留言和點讚,我們一起傳播真相。感謝您的收看,再會。

《新唐人快報》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

分享:

相關文章

【禁聞】又畫大餅?北京上海突然「大尺度開放」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11日訊】昔日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幾乎已經喪失地位,中共最近又試圖讓上海,對接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並在北京搞所謂的「大力度開放」。但評論人士認為,這些口號型的措施,很可能淪為當局畫的又一張大餅。 中共國務院新聞辦12月8日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將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實行所謂的「制度型開放」,以對接一些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 中共一直試圖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以及DEPA(《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國際貿易協定。但是這些協定都對貿易自由化有著很高的門檻,中共難以達到。例如,CPTPP禁止向國有企業提供損害競爭的補貼等,但近幾年中共一直在搞國進民退。CPTPP要求各方允許業務上的電子數據跨境傳輸,而中共通過《數據安全法》,嚴格限制企業將數據帶出中國。 為了對接這些高要求,這次在上海自貿試驗區中試點的具體改革措施包括七個方面,80項措施。其中當局將「加快服務貿易擴大開放」放在7方面措施之首,提出要推動金融、電信等重點領域高水平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支持跨國公司設立資金管理中心等。 前大陸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合規官梁少華律師分析,這顯示中國經濟面臨崩潰,黨內有呼聲希望拼經濟。 前大陸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合規官梁少華律師:「中國這種體制是一人獨裁,它即使有那個希望搞經濟的呼聲,它始終無法主導發展方向。中國主導發展方向那就是習近平,他就是要回到毛澤東那種獨裁時代。在這個過程中他也不得不顧及救經濟,如果你轉得太快,你翻車了,那經濟崩盤了,也不利於他的目標的實現。但是呢,你要明白他的那個實質,他和他的口號是完全背離的。」 其餘幾方面的改革措施,也都主要涉及經濟管理具體環節,並沒有涉及相關政治體制的改革。 諷刺的是,由於中共政治干預過多,原本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幾乎已經喪失地位。現在中共又試圖讓上海對接國際高標準。 梁少華律師:「要對標那個國際標準,它可以就首先把香港整個劃出去,然後民主化。然後中共退出上海,然後民選政府,然後讓專家來主導經濟政策,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呀。如果是上海有絲毫的獨立性,當時那個新冠大清零的時候,就不可能讓上海去封城。在這種中共體制之下,沒有任何一個可能與國際社會接軌,所謂高標準對接的一個可能性。」 除了上海,北京也在11月下旬出台了服務業擴大開放方案2.0版,涉及金融、數字經濟等領域,被黨媒稱為「大尺度開放」。 作家、獨立時評人蔡慎坤指出,中共只是在上海、北京這兩個它能夠控制的地方放點權,沒有什麼意義。 作家、獨立時評人蔡慎坤:「不可能真的改革。因為在政治上他是嚴格的控制,而且在政治上是越來越收緊,把所謂的政權安全放在第一位。所以只要有這一條,你其他的都是沒有意義的。所謂的那些行業方面的,經濟領域,你所謂的推動一些所謂的措施、改革措施,對外企業來說,一個《反間諜法》基本上就把大家都嚇回去了。」 今年外資撤離中國的速度前所未有,而國內的生產和消費都持續低迷,中共當局此前已經出台一系列措施提振民企信心,刺激消費,也幾次喊話聲稱要高質量開放,但至今沒看到效果。 蔡慎坤:「民營企業家沒有信心,這個外資或者是外國政府對中國也不可能再有信任,這是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更大的一個問題是什麼?沒有政治體制改革,我覺得任何經濟開放或者是改革,實際上都不足以取信於民,也不足以使現在低迷的經濟能夠恢復過來。」 旅美上海企業家胡力任表示,跟中國十個企業家聊天,大家都不看好,房地產在上海最起碼跌了30%,現在企業家都想移民,因此他認為所謂的上海自貿區的制度型開放,又是當局畫的一張大餅而已。 編輯/尚燕 採訪/駱亞 後製/鐘元

閱讀更多

【中國一分鐘】中方竊聽?歐盟理事會主席提早結束北京行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11日訊】下面請看中國一分鐘新聞簡訊。 中方竊聽? 歐盟理事會主席提早結束北京行程 結束歐中峰會首日議程後,歐中峰會的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提早離開中國返歐,主要原因在於,匈牙利總理奧班威脅要阻撓歐盟領袖峰會,而米歇爾在北京沒有不會遭到中共竊聽的安全線路,可以跟歐盟領袖通話。 籲股民不要入市 大陸知名金融專家遭全網禁言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衰退,中共當局逐步加強管控互聯網。近日,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因公開提到中國的資本市場相關制度還不完善,呼籲股民現在不要入市,而突然遭全網禁言。 武漢八房企推出無理由退房活動 民眾質疑 武漢八家房企日前推出了「30天無理由退房」活動,但僅限於活動期間的購房者。而參與該項活動的都是武漢當地國企房企,沒有一家民企參與。反而引發民眾質疑表示,「說不定30天內就跑路了,你找誰去?」「現在房地產開發商與銀行聯手做套…」 新唐人亞太電視整理報導

閱讀更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