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共反間諜法和數據法 促歐企離開中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1月15日訊】中共實行的《反間諜法》和《數據安全法》限制數據流出中國,讓許多外國投資者感到恐懼和擔憂。

歐盟商業遊說團體「商業歐洲」(Business Europe)副總幹事桑托斯( Luisa Santos )幾天前訪問北京時提,出警告,中共修訂後的《反間諜法》和《數據安全法》可能會加大外國公司投資的難度,導致北京進一步與歐洲脫鉤。

桑托斯表示,歐洲法規要求對強迫勞動等議題進行更嚴格的調查,如果在華企業在這方面遇到困難,那麼他們就更可能選擇脫離中國市場。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碩士賴建平:「他跟中國企業打交道,他要了解這個企業,他要對這個企業的方方面面,對中國的法律政策、營商環境要有全面的市場信息。那麼如果他們自己或者委託專業的調查公司來了解這市場信息的時候,有可能根據政治環境、政治氣候的變化,被中共政府的刀把子隨心所欲地去進行構陷,甚至連這些從業人員連他們人身安全都沒有保障,那麼這種情況下,他怎麼可能在這樣一個國家去進行正常的經濟貿易往來呢?」

中國歐盟商會最近發布了一份報告,詳細介紹了向中共當局提出的1,058項建議,內容涉及《資料安全法》和其它做法,稱該法律為在華外國公司提供了不平等待遇。估計中國的監管環境不會真正改善。

賴建平:「它的背後是政治的原因,政治需要來決定法律,或者說法律被高度的政治化,那麼一旦是這麼一個執法的環境,執法狀況,所以它在執法的過程裡面,它就可以進行大量的隨心所欲的一個主觀認定,主觀認定的標準它就成了一種任意偏好,當它需要打擊外國投資者,它就會把法律解釋的沒有任何邊界,就成了任意構陷的一個法律。」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認為,中共當局是把政治安全擺在第一位。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它是政治安全高於一切,然後經濟得為它讓道,然後它覺得中國這個市場這塊蛋糕實在是太誘惑,西方也會忍辱,為了這個蛋糕做出讓步,中共就覺得它自己有完全的控制權,別人都會順著它的指揮棍跳舞,這完全是把自己過分高估了,特別是中國經濟,它的走勢非常的糟糕,現在國內外基本上形成共識。在這種情況下,西方政府就是高唱不脫鉤,去風險。政府都要去風險的話,那些企業更要去風險。」

中共2014年實施《反間諜法》以來,已有至少17名日本公民被控從事間諜活動遭到拘押。最新消息傳出,有1名日本男子在今年2月於中國湖南遭判間諜罪罪名成立,而判處12年徒刑。據日本《共同社》12日報導。今年7月改版的《反間諜法》法,擴大執法範圍,進一步收緊對外國人的限制。

賴建平:「最近經過修改的《反間諜法》,它擴大了原來的所謂的間諜的範圍,本身範圍擴大了又邊界模糊,這就意味著,何以被判定為是間諜行為?那麼帶有很大的主觀性,那麼既然帶有主觀性,這個法律就不是一個公開的透明的可預見的。對於任何一個行為人,他不知道自己的行為究竟會不會觸犯中國所謂的反間諜法也好,數據法也好,那麼這也就是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風險。」

王赫:「大家都看到了,中國的什麼自己的商人隨時都可能失蹤,而且外國企業的高階主管,它隨時可以限制你離境,或是直接有個什麼由頭就把你抓起來了。它司法不獨立,沒有一個完整的法制的話,中共在那個執法過程中啊,它是為所欲為。」

中共方面並沒有具體說明這些所謂被判間諜罪罪名的具體行為,評論認為,中共《反間諜法》之下,人人自危。

編輯/黃億美 採訪/駱亞 後製/鐘元

分享:

相關文章

【禁聞】又畫大餅?北京上海突然「大尺度開放」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11日訊】昔日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幾乎已經喪失地位,中共最近又試圖讓上海,對接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並在北京搞所謂的「大力度開放」。但評論人士認為,這些口號型的措施,很可能淪為當局畫的又一張大餅。 中共國務院新聞辦12月8日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將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實行所謂的「制度型開放」,以對接一些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 中共一直試圖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以及DEPA(《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國際貿易協定。但是這些協定都對貿易自由化有著很高的門檻,中共難以達到。例如,CPTPP禁止向國有企業提供損害競爭的補貼等,但近幾年中共一直在搞國進民退。CPTPP要求各方允許業務上的電子數據跨境傳輸,而中共通過《數據安全法》,嚴格限制企業將數據帶出中國。 為了對接這些高要求,這次在上海自貿試驗區中試點的具體改革措施包括七個方面,80項措施。其中當局將「加快服務貿易擴大開放」放在7方面措施之首,提出要推動金融、電信等重點領域高水平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支持跨國公司設立資金管理中心等。 前大陸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合規官梁少華律師分析,這顯示中國經濟面臨崩潰,黨內有呼聲希望拼經濟。 前大陸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合規官梁少華律師:「中國這種體制是一人獨裁,它即使有那個希望搞經濟的呼聲,它始終無法主導發展方向。中國主導發展方向那就是習近平,他就是要回到毛澤東那種獨裁時代。在這個過程中他也不得不顧及救經濟,如果你轉得太快,你翻車了,那經濟崩盤了,也不利於他的目標的實現。但是呢,你要明白他的那個實質,他和他的口號是完全背離的。」 其餘幾方面的改革措施,也都主要涉及經濟管理具體環節,並沒有涉及相關政治體制的改革。 諷刺的是,由於中共政治干預過多,原本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幾乎已經喪失地位。現在中共又試圖讓上海對接國際高標準。 梁少華律師:「要對標那個國際標準,它可以就首先把香港整個劃出去,然後民主化。然後中共退出上海,然後民選政府,然後讓專家來主導經濟政策,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呀。如果是上海有絲毫的獨立性,當時那個新冠大清零的時候,就不可能讓上海去封城。在這種中共體制之下,沒有任何一個可能與國際社會接軌,所謂高標準對接的一個可能性。」 除了上海,北京也在11月下旬出台了服務業擴大開放方案2.0版,涉及金融、數字經濟等領域,被黨媒稱為「大尺度開放」。 作家、獨立時評人蔡慎坤指出,中共只是在上海、北京這兩個它能夠控制的地方放點權,沒有什麼意義。 作家、獨立時評人蔡慎坤:「不可能真的改革。因為在政治上他是嚴格的控制,而且在政治上是越來越收緊,把所謂的政權安全放在第一位。所以只要有這一條,你其他的都是沒有意義的。所謂的那些行業方面的,經濟領域,你所謂的推動一些所謂的措施、改革措施,對外企業來說,一個《反間諜法》基本上就把大家都嚇回去了。」 今年外資撤離中國的速度前所未有,而國內的生產和消費都持續低迷,中共當局此前已經出台一系列措施提振民企信心,刺激消費,也幾次喊話聲稱要高質量開放,但至今沒看到效果。 蔡慎坤:「民營企業家沒有信心,這個外資或者是外國政府對中國也不可能再有信任,這是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更大的一個問題是什麼?沒有政治體制改革,我覺得任何經濟開放或者是改革,實際上都不足以取信於民,也不足以使現在低迷的經濟能夠恢復過來。」 旅美上海企業家胡力任表示,跟中國十個企業家聊天,大家都不看好,房地產在上海最起碼跌了30%,現在企業家都想移民,因此他認為所謂的上海自貿區的制度型開放,又是當局畫的一張大餅而已。 編輯/尚燕 採訪/駱亞 後製/鐘元

閱讀更多

【中國一分鐘】中方竊聽?歐盟理事會主席提早結束北京行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11日訊】下面請看中國一分鐘新聞簡訊。 中方竊聽? 歐盟理事會主席提早結束北京行程 結束歐中峰會首日議程後,歐中峰會的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提早離開中國返歐,主要原因在於,匈牙利總理奧班威脅要阻撓歐盟領袖峰會,而米歇爾在北京沒有不會遭到中共竊聽的安全線路,可以跟歐盟領袖通話。 籲股民不要入市 大陸知名金融專家遭全網禁言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衰退,中共當局逐步加強管控互聯網。近日,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因公開提到中國的資本市場相關制度還不完善,呼籲股民現在不要入市,而突然遭全網禁言。 武漢八房企推出無理由退房活動 民眾質疑 武漢八家房企日前推出了「30天無理由退房」活動,但僅限於活動期間的購房者。而參與該項活動的都是武漢當地國企房企,沒有一家民企參與。反而引發民眾質疑表示,「說不定30天內就跑路了,你找誰去?」「現在房地產開發商與銀行聯手做套…」 新唐人亞太電視整理報導

閱讀更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