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寒氣逼人 中國經濟進入惡性循環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1月15日訊】「雙十一」被視為中國民眾消費力的晴雨表,而今年「雙十一」異常「冷清」,也透出中國整體經濟的刺骨寒意。

中國大陸民眾:「今年的雙十一又被稱為最慘雙十一,普通用戶沒感覺,中小商家苦不堪言。」

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節,儘管電商平台做足了促銷準備,仍然沒能挽救冷清收場的命運。

中國大陸民眾:「今年的雙十一真的很冷清。沒有人在曬買東西省了多少錢;也沒有人研究省錢攻略;更不用擔心要多久才能收到快遞。」

星圖數據顯示,11月10日至11日,大陸電商的全網總銷售額為277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近10%,但不少網友卻認為實際情況應該比這一數字慘淡的多。

「雙十一」消費冷清的原因一度成為微博熱搜話題,其中包括:CG 圖卡全年遍地是折扣促銷,讓消費者對「雙十一」脫敏;商品價格不划算而且麻煩;民眾花錢信心不足,等等。

中國大陸民眾:「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老百姓兜裡真的沒有錢。在教育、住房、醫療、失業、工資低的壓力下,人們消費購物更加理性。」

專家指出,「雙十一」大幅降溫,說明中國的內需已嚴重疲弱。

台灣資深政經評論家吳嘉隆:「雙十一的購物節,買氣不如預期,顯示的是中國經濟的內需的不足。所以中國經濟增長動能必須由內需轉到外需,否則中國內需的不足還會持續下去,因為失業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房地產危機也是。所以中國內需還會進一步下滑。」

11月9日,中共統計局公布,10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下降了0.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下降了2.6%,中國經濟再次跌入通縮。

吳嘉隆:「它應該在隱瞞數據,實際情況比這個嚴重。但是無論如何已經顯示出來,官方也已經不再用數據來掩蓋真實情況,至少透露一些。那麼基本上中國經濟陷入,叫做失業型通縮,就是因為失業的上升削減了所得與購買力,同時也削減了消費者信心。所以消費者這一端收縮,節衣縮食;那企業那一端就營收與獲利也跟著會受影響,會下降。那企業這一端受到影響以後,不是裁員就是破產,又會回過頭來影響家庭跟消費者這一端。所以呢家庭跟企業這兩個就互相衝撞對方,這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也就是說中國經濟進入了某些通貨緊縮的狀態,已經出現了。整個中國的經濟,它的動力結構都出了問題,它的幾駕馬車都熄火了。」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唐睿、特約記者駱亞採訪報導

分享:

相關文章

【禁聞】又畫大餅?北京上海突然「大尺度開放」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11日訊】昔日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幾乎已經喪失地位,中共最近又試圖讓上海,對接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並在北京搞所謂的「大力度開放」。但評論人士認為,這些口號型的措施,很可能淪為當局畫的又一張大餅。 中共國務院新聞辦12月8日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將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實行所謂的「制度型開放」,以對接一些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 中共一直試圖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以及DEPA(《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國際貿易協定。但是這些協定都對貿易自由化有著很高的門檻,中共難以達到。例如,CPTPP禁止向國有企業提供損害競爭的補貼等,但近幾年中共一直在搞國進民退。CPTPP要求各方允許業務上的電子數據跨境傳輸,而中共通過《數據安全法》,嚴格限制企業將數據帶出中國。 為了對接這些高要求,這次在上海自貿試驗區中試點的具體改革措施包括七個方面,80項措施。其中當局將「加快服務貿易擴大開放」放在7方面措施之首,提出要推動金融、電信等重點領域高水平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支持跨國公司設立資金管理中心等。 前大陸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合規官梁少華律師分析,這顯示中國經濟面臨崩潰,黨內有呼聲希望拼經濟。 前大陸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合規官梁少華律師:「中國這種體制是一人獨裁,它即使有那個希望搞經濟的呼聲,它始終無法主導發展方向。中國主導發展方向那就是習近平,他就是要回到毛澤東那種獨裁時代。在這個過程中他也不得不顧及救經濟,如果你轉得太快,你翻車了,那經濟崩盤了,也不利於他的目標的實現。但是呢,你要明白他的那個實質,他和他的口號是完全背離的。」 其餘幾方面的改革措施,也都主要涉及經濟管理具體環節,並沒有涉及相關政治體制的改革。 諷刺的是,由於中共政治干預過多,原本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幾乎已經喪失地位。現在中共又試圖讓上海對接國際高標準。 梁少華律師:「要對標那個國際標準,它可以就首先把香港整個劃出去,然後民主化。然後中共退出上海,然後民選政府,然後讓專家來主導經濟政策,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呀。如果是上海有絲毫的獨立性,當時那個新冠大清零的時候,就不可能讓上海去封城。在這種中共體制之下,沒有任何一個可能與國際社會接軌,所謂高標準對接的一個可能性。」 除了上海,北京也在11月下旬出台了服務業擴大開放方案2.0版,涉及金融、數字經濟等領域,被黨媒稱為「大尺度開放」。 作家、獨立時評人蔡慎坤指出,中共只是在上海、北京這兩個它能夠控制的地方放點權,沒有什麼意義。 作家、獨立時評人蔡慎坤:「不可能真的改革。因為在政治上他是嚴格的控制,而且在政治上是越來越收緊,把所謂的政權安全放在第一位。所以只要有這一條,你其他的都是沒有意義的。所謂的那些行業方面的,經濟領域,你所謂的推動一些所謂的措施、改革措施,對外企業來說,一個《反間諜法》基本上就把大家都嚇回去了。」 今年外資撤離中國的速度前所未有,而國內的生產和消費都持續低迷,中共當局此前已經出台一系列措施提振民企信心,刺激消費,也幾次喊話聲稱要高質量開放,但至今沒看到效果。 蔡慎坤:「民營企業家沒有信心,這個外資或者是外國政府對中國也不可能再有信任,這是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更大的一個問題是什麼?沒有政治體制改革,我覺得任何經濟開放或者是改革,實際上都不足以取信於民,也不足以使現在低迷的經濟能夠恢復過來。」 旅美上海企業家胡力任表示,跟中國十個企業家聊天,大家都不看好,房地產在上海最起碼跌了30%,現在企業家都想移民,因此他認為所謂的上海自貿區的制度型開放,又是當局畫的一張大餅而已。 編輯/尚燕 採訪/駱亞 後製/鐘元

閱讀更多

【中國一分鐘】中方竊聽?歐盟理事會主席提早結束北京行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11日訊】下面請看中國一分鐘新聞簡訊。 中方竊聽? 歐盟理事會主席提早結束北京行程 結束歐中峰會首日議程後,歐中峰會的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提早離開中國返歐,主要原因在於,匈牙利總理奧班威脅要阻撓歐盟領袖峰會,而米歇爾在北京沒有不會遭到中共竊聽的安全線路,可以跟歐盟領袖通話。 籲股民不要入市 大陸知名金融專家遭全網禁言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衰退,中共當局逐步加強管控互聯網。近日,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因公開提到中國的資本市場相關制度還不完善,呼籲股民現在不要入市,而突然遭全網禁言。 武漢八房企推出無理由退房活動 民眾質疑 武漢八家房企日前推出了「30天無理由退房」活動,但僅限於活動期間的購房者。而參與該項活動的都是武漢當地國企房企,沒有一家民企參與。反而引發民眾質疑表示,「說不定30天內就跑路了,你找誰去?」「現在房地產開發商與銀行聯手做套…」 新唐人亞太電視整理報導

閱讀更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