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1月25日訊】中共近期公布2023年經濟成長率達5.2%,與中國全年萎靡不振的數據不成正比,外界質疑數據可靠性,也不認為中共走出經濟困境。為了消彌外界質疑的聲音,中共統計局宣布,將對「統計造假」納入黨紀律處分。此舉讓外界認為,當局一面造假,一面抓造假,就是權力運作的邏輯。
中共1月17日公布12月的青年失業率為14.9%,聲稱這是通過新的統計方法得出的結果,但外界質疑這個「經過修改」的數字的真實性。新數據發布之際,中共當局正努力宣傳中國經濟的光明前景。《華爾街日報》援引恆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丹的說法,在這個時候調整相關測算方式,甚至可能加劇公眾對官方數據的不信任。
另外,在中國去年多項經濟數據並不如預期的情況下,中共國家總理李強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發布,中國2023年經濟成長率為 5.2%,成功「保5」。
前大陸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合規官梁少華律師:「 高增長這個數字,中國沒有幾個人能信,歷史上造假的也非常多。包括是大家想起幾十年前糧食上萬斤,三年五年趕英超美,這種集體的歷史回憶重新浮現起來了。大家都傾向做形象工程,拉動GDP,這樣才有業績,所以它這是一個慣常的行為。」
為了消彌外界質疑的聲音,在這些數字公布之後沒幾天,中共統計局宣布,將對「統計造假」納入黨紀律處分。
梁少華律師:「中共的很多決策都是隱含的,並不是明文要說你作假,肯定不是。但是上級有一個指揮棒,現在我要求中國經濟達到什麼標準,然後有一個數字要達到什麼數字,那你下面就得湊啊。但另一方面,就像中共有很多法律規定,然後有審計不能造假,然後造假要處罰,以前還說借地方債也不讓借,但是這些東西呢,它都要服從於中共所謂的大局,現在中共的大局是什麼?要經濟好看,要經濟增長,那其他的就是往後放了。」
中共統計數據造假成風,經濟數據廣受各界質疑。評論指出,5.2%就是最新的一個例子。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中央沒有錢,中央跟地方財政都缺口很大。所以現在為了吸引外來資金,就說中國經濟還是好的,然後就搞出了一個5.2%的經濟增長率。然後就每個統計局分配好任務,每個地方要報多少上來,或者給它一個目標,努力的目標,那地方就努力去達成這些目標,所以這個叫做數據工程,現在就要把數據湊出來,然後想要告訴國際投資人說,我們這裡環境還可以的,你們還是來投資。」
儘管真實性廣受質疑,但地方官員為求政績表現,「數據造假」屢見不鮮。去年12月,中共國家統計局通報了包括陝西在內的五個省份統計造假的問題,有的市縣還被查出官員以「精準調度」為名干預統計數據的情況。
吳嘉隆:「中央要大家數據上造假,然後他一定要抓幾個造假的來證明提供的數據還是可靠,因為我有在抓造假。以前封建專制的時候,朝廷一定是靠貪官來辦事的,它需要養貪官,可是一面養貪官,一面抓幾個大的貪官來辦一下,表示朝廷有在注意這個事情。一面貪污,一面抓貪污,一面造假,一面抓人家造假,權力運作本來內在的邏輯就是這樣子。」
分析指出,中共的法律是做給外面看的。領導的看法大於法律,大於政策,是看上級領導的做事。
梁少華律師:「你就看當時幾十年前中共放衛星的那些官員哪個被處罰了?在中共的體制下,你首先要跟上級保持一致,要跟領導人保持一致,領導人讓你做違法的事情,到最後也不見得就會處罰你,你要是現在不聽領導人的,比如李強提出五點,大家都要唱好,然後你提出你所在地區的經濟大幅下降,雖然可能是事實,但有可能立馬就找茬把你抓起來。」
吳嘉隆:「疫情造假大家都知道,不是只有經濟數據造假,人口數據也造假,其實沒有十四億人。就因為很多數據造假,我們要研判中國經濟的前景趨勢的時候,只能用其他方法。比如說用別的數據來交叉比對,然後比如用經驗法則、日常觀察來比對。比如說高端人口的消費,高端消費如果也下降得很明顯的話,那經濟不是增長速度放慢,而是直接進入衰退了。」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去年7月舉辦的研討會,指出中國經濟數據普遍無法反映具體經濟狀況,而且經濟成長數據時常帶有政治意義,導致中共國家統計局無法產出真實的數據,這也是學者懷疑中國數據可信度的原因。
編輯/黃億美 採訪/駱亞 後製/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