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國城投公司陷融資困境 轉型國企望解套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6月01日訊】被業界稱為中共金融系統「黑洞」的城投公司,為了緩解融資困境而紛紛轉型為「國企」,再以國企名義發行境外債來籌集資金。有評論指出,中共地方政府的「城投債」已陷入發展難的困境。

在中共三年疫情「清零」封控政策下,各地方政府收入銳減,多地債台高築,無力償還。而被外界視為中共地方政府隱形債務主要載體的城投公司,近期加快了轉型的步伐。

大陸《南方週末》報導稱,今年以來,中國各地的城投公司紛紛透過收購、合併、成立新公司或改名等方式轉型為產業類國企。原因是各地城投公司融資越來越艱難,轉型為產業類國企就可以避開「城投」身分,在公開市場融資。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城投公司的融資困難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政策面,一個是市場面。政策面是由於中國的地方債務一直利用城投公司發債,然後投資和花錢方面沒有太大節制,導致整個地方政府的負債非常嚴重。所以從政策面來說,中央政府不希望城投公司和地方政府再進行過多的融資,導致債務無法償還。」

商業查詢平台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底,中國各地新成立的400多家國企中,名字或業務涉及產業投資、產業發展的企業就有75家。

其中,有部分城投公司通過改名的形式,直接轉型為「產業類國企」。

黃大衛:「第二,市場面來說,由於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加,無論是投資市場、股市、債市還是房地產市場,目前都陷入一個困境。他們過去覺得城投債是比較穩妥的,但現在這種情況,他們覺得城投債反而是一個相當危險,相當不值得投資的標的物。所以整體來說,城投無論政策面還是市場面,都是陷入一種發展難。」

山東一家城投公司的員工向大陸媒體透露,新成立的產業類公司會由國資控股,與城投平台之間沒有股權關係,但還是由城投公司負責實際運營。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換言之這個就是它的這個背後的目的,就是要把治理結構跟資本運作做分離,那當然這種安排有可能是在資本層面提升公司的信用評級,也就是說中共要讓那個城投公司,就是不是整個把它關掉,而是讓它透過國企讓它提升信用評級,跟它的融資能力,來能夠讓城投公司能夠繼續的混下去。」

不過城投公司想轉為產業型國企,需要符合官方規定的一些條款要求,包括產業類國企的城投非經營性資產佔總資產比重不超過30%等。

於是,部分城投企業透過收購上市公司、合併上市公司資產、成立新公司等方式,以降低城建類資產比重。

孫國祥:「不過就是說能不能夠填補累積的這種地方的債務,跟城投公司本身的債務,其實還是非常嚴峻,原因是這些城投公司的債務規模都非常大,而且他們跟地方債務,就地方政府的債務其實是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另一種隱秘的辦法是,如果城投公司的主營業務都是所謂「公益性資產」,也可以通過簽訂虛假合同等「變通」的方式,讓它產生現金流。

此前,中共官方對境內發債設置了諸多限制,但中企發行一年期以下的境外債,無需向中共發改委申請備案登記,於是許多城投公司將目光放在發行364天的境外債券來繞開監管,以擴大融資規模。

黃大衛:「現在整體來說,尤其是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國內的債券,非常敏感,非常警惕。尤其是發生很多像恆大,像其它企業的債務違約問題。所以我覺得無論它是變國企還是什麼情況,無論是政策面還是市場面來說,還是沒那麼容易實施。」

今年以來,中共當局加強了對364天境外債的監管,迫使個別城投公司再度另覓其它途徑融資。轉型國企,對境外發行「高收益」的債券融資,就是目前一眾城投公司趨之若鶩的途徑。

編輯/孟心琪 採訪/易如 後製/鐘元

分享:

相關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