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如何用數學和核磁共振 煮出完美雞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2月28日訊】節目最後跟大家聊一個有點搞笑,但又充滿了科學精神的「科學家煮雞蛋」事件。為了煮出最完美的雞蛋,科學家們甚至動用了核磁共振。看似平平無奇的煮蛋,竟然還有這麼多新花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聽我們的記者天心來說一說吧。

天心:好的主持人。「煮雞蛋」基本算是廚房小白的入門技能,即使廚藝再糟的人,至少都會燒個開水、煮個蛋吧?但科學家可不是這麼想的,因為他們發現不管怎麼煮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蛋清和蛋黃很難都煮的恰到好處。蛋清適合85℃左右的水溫,而蛋黃則適合65℃左右。蛋清和蛋黃最佳烹飪溫度不可兼得。

最近,《通訊工程》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講的就是如何用「周期性煮蛋法」煮雞蛋,讓蛋黃和蛋清的各項指標都更為均衡。簡單來說,就是把雞蛋交替放在100℃的熱水和30℃的冷水裡,每次2分鐘,循環8次,直到蛋清和蛋黃都完美煮熟為止。耗時32分鐘,整得比做科學實驗還精細!

這個研究團隊不僅用了數學建模、流體模擬,還把雞蛋送上了核磁共振,分析蛋白質變性,營養成分,甚至連多酚含量都算出來了。插一句,多酚是蛋黃中的主要營養物質之一,對保護心血管、抗炎症都有幫助。

他們的最終結論是:這種煮蛋方法讓蛋黃如奶油般絲滑,蛋清軟嫩適度,口感均衡、營養更豐富。好吧,煮蛋界的天花板應該也就到這兒了吧。

不過,對我們普通人來說,要想復刻這個「薛定諤煮蛋法」,大概有點難度。下次有朋友問你「雞蛋怎麼煮才好吃」,你可以驕傲地告訴他:「用核磁共振!」

分享:

相關文章

仗義執言被打壓 碩士生棄「鐵飯碗」走線來美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4月22日訊】羅志飛是動物醫學專業碩士,2020年入職廣州市增城區農業農村局。這是通過千軍萬馬的競爭才能獲得的體制內工作,俗稱「鐵飯碗」。但短短幾年後,他就因為三次仗義執言,拋棄了這個「鐵飯碗」,走線來到美國。

阅读更多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