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經濟學家俞偉雄:台積電砸大單意在台海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3月05日訊】對於台積電大手筆投資美國的舉動,川普總統表示歡迎。在昨天的聯合記者會上,川普也再次強調了芯片行業對美國的重要性。那麼台積電此舉除了對自己生意版圖的考量之外,還有其他因素嗎?今天,我們邀請到加大洛杉磯分校安德松管理學院經濟學家俞偉雄先生,來聽聽他的解讀。

問題一:俞偉雄先生好。您認為,台積電此舉,最大的考量是什麼?

我覺得晶片(芯片)移到美國來也是不得不的一個舉動。雖然晶圓生產在台灣可能是最有效率的、成本最低的、利潤最大化的情況,但是對於美國是台灣高階晶片的主要消費者來講,就是有極度的國家安全的考量。生產一部分的在地化,我覺得就是能夠讓美國的政府和美國的企業都能夠放心。

問題二:川普在他第一任期時就曾要求台積電來美國設廠,拜登上任後還給了台積電60億美金補助。但川普這次在他第二任期和此前有何不同?

現在川普的政策比較不一樣,他就是因為現在美國債務太多了,赤字太大了,他沒有辦法提供補貼。他就另外用一個方式,比較大棒的方式,就是提高關稅。
所以積台電就配合,我覺得這個配合也很好,避免未來台灣跟美國的衝突,也避免未來台積電的晶片面臨到美國關稅的實施。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情況。

問題三:有一種說法台灣靠芯片來換取美國的保護,你贊同這種說法嗎?

美國為了要拿到晶片,就不得不保護台灣。我覺得這個說法是比較消極的,比較負面的一個方法。好像把晶片當作是一個要脅美國的籌碼。這個東西在川普的眼中是行不通的。

反而是台灣這種基本上用一個有信任的方式,就是在美國投資設廠。大家也不明講,基本上就是讓台灣跟美國的科技、經濟、投資、人才等等的更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我覺得台灣其實是會更安全的。

分享:

相關文章

仗義執言被打壓 碩士生棄「鐵飯碗」走線來美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4月22日訊】羅志飛是動物醫學專業碩士,2020年入職廣州市增城區農業農村局。這是通過千軍萬馬的競爭才能獲得的體制內工作,俗稱「鐵飯碗」。但短短幾年後,他就因為三次仗義執言,拋棄了這個「鐵飯碗」,走線來到美國。

阅读更多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