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3月22日訊】近年來,中國總人口連年下降,經濟大省人口也出現負增長。分析認為,中國人口危機已成為,不斷逼近現實的灰犀牛。
中國經濟大省人口數量銳減,自然增長率為-1.67‰,根據中共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2024年全年出生人口為954萬人,相比2023年的數據,2024年多出生52萬人。
但中國13個省份陸續發布2024年的人口數據顯示,8個省份人口負增長,其中山東、江蘇和四川等經濟大省的人口增長率,分别為-1.67‰,-2.7‰,-3.02‰。
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大省人口減少,背後反映出更深層次的問題。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中國人口危機其實不是突發事件,而是一個早已經不斷逼近現實的灰犀牛。大家都看得見,但長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沿海,廣東,江西北上廣深這個地方,這地方人口的過去增長,主要是靠著外來人的紅利,又是中國農村地區向沿海大城市,集中遷徙的勞動力的補充。」
黃大衛說,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生活成本上升等因素,導致人口流出和出生率下降,進一步加劇了人口危機。
台灣南華大學副教授孫國祥:「我們知道過去經濟大省,靠的就是製造業與外來人口支撐勞動力。但是這些經濟大省生活成本過高,抑制了生育。」
孫國祥分析,房價、教育、醫療等成本高,也抑制了生育。
孫國祥:「年輕人在這些地方,雖然工作機會多,但養不起孩子。其次,外來人口不願定居或開始撤離。年輕人推遲結婚,不婚不育成風。包括像躺平、不婚主義,丁客族現象盛行。出生率低迷,人口自然增長轉負就成為必然。」
中共統計局公布2024年總人口超過14億。但知情人士透露,2023年,中共公安部內部數據顯示,中國在冊人口僅10億。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李韻、邱越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