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3月27日訊】美中角力恐怕進入熱戰,在川普政府4月,將推出等關稅政策前夕,中共當局24日簽署出台《反外國制裁》惡法,專家分析這不僅重創中國經商環境,也給在中國營運的西方企業,帶來更大政治風險,尤其法條涵蓋廣泛充滿灰色地帶,蘋果、輝達、高通等多家業者,都可能遭受衝擊。
美中關稅戰加劇,中共總理李強,簽署並實施《反外國制裁法》,被視為反擊美方關稅武器。
條文共計22條,條件充滿灰色地帶,「包括但不限於」外國禁止或限制從事與中國有關的進出口活動,禁止出口、投資等事項,中共當局,就可對「反制裁對象」,進行查封及凍結財產,範圍涵蓋現金存款、有價證券,甚至包含智慧財產權(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因為1、2月份的外資在中國的投資是衰退10%,所以要吸引外資又要反制裁,這個會讓外資觀望(中國市場),其實中國(中共)現在也是在等,等4月2號川普的對等關稅。」
台灣勵志協會(TIA)執行長賴榮偉:「也是一種以政治為出發點的一種經濟勒索的手段,外商外資的在投資中國的風險拉到更高。」
專家分析,中共此法明顯惡化在中國經商難度,政治風險大幅擴大。
直指鎖定在中國市場布局外國企業:美國貝萊德基金(資產管理),持有中港股票,總值達數千億港元,可能面臨風險。此外,中國市場營收占比超過40%的美商高通,大中華區,占比15%以上的美商蘋果公司,佔比12%的輝達、佔比24%的超微,在中國營運風險,不容忽視。
賴榮偉:「你(中共當局)想要藉此把這些外商外資的優勢掠為己有。所以你剛剛提到這些大廠,它們現在壓力就很大。他們現在可能就是要選邊站。逼得這些所謂的外商跟外資,要從更長遠的角度去思考,現在在中國繼續待下去的話,那是不是整個企業的關鍵的技術,它的根基全面會被掏空。」
廠商選邊站的壓力,已經迫在眉睫!不排除中方以政治報復手段,伺機奪取美商企業關鍵智慧財產權與技術,中共《反外國制裁法》,或帶來供應鏈進一步搬遷挪移。
新唐人亞太電視高健倫、沈唯同台灣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