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3月30日訊】俄烏戰爭的停戰進度看似陷入泥沼,但也略有進展,只是美國、歐洲的方向大大不同。本週,美、俄、烏在沙特會面,俄烏雙方都同意在黑海停火,但也都出動了無人機,相互攻擊。而歐洲30國在本週舉行了「自願聯盟」峰會,法國向烏克蘭再挹注20億歐元,進行軍事援助,英國首相斯塔默則表示,英、法、德三國軍事將領將擇期在烏克蘭會晤,但目前日期還未敲定。
美國總統川普:「我們在兩個方面都取得了很大進展,在我們說的(海上和能源)兩個方面。」
3月23、24日二天,美國分別與烏克蘭、俄羅斯的團隊在沙特會談,獲得以下共識。
一、確保航行安全,防止在黑海攻擊彼此商用船隻。
二、禁止相互攻擊能源基礎設施。
但俄羅斯總統普京另外加註黑海停火需有以下附帶條件:
一、西方解除對俄羅斯農產品及化肥出口的制裁
二、美國讓俄羅斯恢復使用SWIFT全球支付系統
英國首相斯塔默:「要明確現在不是解除制裁的時候,恰恰相反。我們討論的是如何加強制裁力度,透過這些國家進一步施加壓力,讓俄羅斯坐在談判桌上,以支持美國的(停火)倡議。」
歐洲的30國領袖在3月27日於巴黎舉行「自願聯盟」峰會,獲得一致性的共識——不贊成解除制裁。但在討論烏克蘭的「自願聯盟」上,並沒有取得共識,未來可能由英國、法國、德國的軍事代表團前往烏克蘭,了解需求以及支持方向。
此外,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宣布,將追加20億歐元給與烏克蘭軍事援助。
當西方世界努力協調俄烏戰爭停火,但顯然俄羅斯、烏克蘭結怨已久,邊談邊打,互不相讓。
3月26日,烏克蘭多個城市,包括澤連斯基的家鄉克利福洛(Kryvyi Rih),還有赫爾松天然氣設備,都遭到無人機的攻擊。
3月28日,烏軍無人機襲擊別爾哥羅德地區,導致35kV Aidar–Bely Kolodez輸電線損壞,造成停電。烏軍當天疑似還以海馬斯火箭彈再度攻擊蘇賈天然氣計量站,引發大火,該電力設施幾乎被完全摧毀。
俄烏雙方互相指控,對方才是破壞停火協議的罪魁禍首。
而雙方答應的黑海停火,情況又是如何呢?
其實,俄烏雙方之前就一直在黑海較勁,俄羅斯扣押烏克蘭的軍艦,烏克蘭就扣押俄羅斯的油輪。但俄烏二國也是全球的糧倉,33%的小麥、25%的大麥都從黑海出口,俄烏戰爭導致糧食無法出口,影響全球糧價。
在聯合國與土耳其的斡旋下,2022年7月22日,俄烏簽訂「黑海穀物協議」,讓載運穀物船隻順利出港,而聯合國則與俄羅斯另外簽訂備忘錄,讓俄羅斯的農產品與化肥重返全球市場。
隔年7月,俄羅斯因克里米亞島船隻受到無人機攻擊,加上備忘錄內容並沒有實現,拒絕續約「黑海穀物協議」。
烏克蘭在土耳其支持下,另外設立「黑海穀物走廊」,讓穀物可以安全出黑海。
俄烏戰爭也影響了黑海航線的商船保費大增。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2022年2月24日)之後,黑海一個月內就有三艘商船被擊沉,導致商船保險費用大大增加,許多公司因此暫停前往黑海碼頭的航運。
而身為受害者的烏克蘭,除了自製反艦導彈與發展無人機,也以美國、英國馳援的先進武器,讓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從母港塞凡堡(Sevastopol)撤退到諾沃羅西斯克(Novorossiysk)。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155毫米口徑的大炮,152毫米口徑的炮彈,越多越好。」
俄烏雙方也在黑海布局了不少水雷,讓沿岸其他國家十分頭痛,大量死亡的海豚沖到海灘上,還有許多漂到自家水域的水雷需要引爆。
2024年1月,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三國決定簽署合作引爆黑海水雷的合約。
顯而易見,俄烏雙方不但沒有信任的基礎,還互扯後腿,澤連斯基甚至在本週向媒體表示,普京很快就會身亡。
而普京在視察北方艦隊時,則建議聯合國在烏克蘭設立聯合臨時政府,一方面可以重新選舉總統,公平透明;另一方面,俄羅斯願意與臨時政府簽署協議,戰爭就能早日落幕。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最快下週就可簽署美烏經濟合作協議,但在看過美烏稀土礦產協議的澤連斯基又抱怨說,原本說要先簽訂框架協議,但現在美國竟然已經完成了全部協議內容。
川普希望在復活節前,能讓俄烏雙方達成停戰,本週黑海平靜無戰事,或許是一個好的開始。
新唐人電視台新聞週刊藺晁、明玉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