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慧】植物性飲食真的更健康嗎?揭開它對心理健康的真實影響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3月30日訊】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可能正悄悄影響着我們的情緒,當越來越多人投入植物性飲食,你是否也曾相信:少吃肉、多吃菜,就是邁向身心健康的捷徑呢?事實可能並沒有那麼簡單。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植物性飲食背後的一面。

好的主持人。隨著環保意識和健康理念的推廣,越來越多人選擇了植物性飲食,覺得少吃肉、多吃菜就是邁向健康人生的起點。但研究發現,如果沒有規劃好,反而可能讓你的大腦「營養短缺」,情緒起伏大、焦慮甚至抑鬱。

根據2020年發表在《食品科學與營養關鍵評論》(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不吃肉的人患焦慮症和抑鬱症的比例明顯更高。這可能與植物性飲食中某些關鍵營養素的缺乏有關。

尤其是純素飲食的人,更容易缺乏維生素B12、維生素D、鋅、碘和歐米伽-3脂肪酸,以及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而所有這些營養素都是大腦健康所必需的。並且植物中的化合物(抗營養素)會干擾人體的吸收,使人體更難從植物性食物中獲得關鍵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舉例來說,根據2024年的研究,植物來源的鐵吸收率僅約2%到20%,遠低於動物性飲食中的15%至35%的鐵吸收率。缺鐵可能導致注意力缺陷或者多動症(ADHD)以及其它精神疾病。大腦20%的部分由DHA組成,DHA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DHA攝入不足也會有自閉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風險。

儘管存在挑戰,但是通過精心的規劃,植物性飲食還是可以滿足營養需求的。營養師建議,搭配富含植物性鐵和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吃提升鐵吸收,使用浸泡、發酵和發芽等技術降低植酸含量,促進營養吸收,補充微藻類DHA等等都是不錯的方法。讓身體獲得真正需要的營養才是保證健康的關鍵。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天心、 田原綜合報導

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