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4月16日訊】一份最新報告揭露,中共通過「一帶一路」計劃,在太平洋島國建設了至少50個所謂的「雙重用途」基礎設施項目,表面上是民用設施,實際上卻具有軍事用途。中共正逐步建立一個可能威脅美國及其盟友的戰略網絡。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4月14日報導,中共通過建設港口、機場和通訊設施,在太平洋地區悄然擴張軍事影響力。
這份由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與新西蘭及捷克研究機構合作發表的報告指出,中共在過去二十年裡,通過其「一帶一路」計劃,在太平洋島國建設了至少50個所謂的「雙重用途」基礎設施項目,這些項目表面上是民用設施,實際上卻具有軍事用途。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沈明室:「有關於中國對南太平洋或者太平洋的經營,它的看點就指出了中共在太平洋的戰略的意圖,以及目前經營的方向跟可能造成的影響,這個報告可以引起紐西蘭、澳洲還有美國的注意,讓這些國家警覺到中共的向外擴張的意圖,以及未來可能在太平洋看到更多的中共的海軍,或者是海警船的出沒。」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沈明室指出,從地緣戰略來看,中共所謂的「一帶一路」,往東方的絲綢之路是中共重要的經營方向之一。
沈明室:「中共現在如果要建立它的海上霸權,或者成為遠洋海軍國家的話,它需要很多的海外軍事基地,目前它正式的基地只有吉布地跟柬埔寨的雲壤基地,所以需要在南太平洋建立一個軍事基地,這樣可以讓它在太平洋的活動,可以到太平洋的中部或者是太平洋的東部,然後可以抗制或者是反制澳洲的海軍或者是美國的海軍。所以南太平洋的經營,對中共來講是非常重要,它不一定是潛伏,而是慣常性在這個地方出入,然後掌握太平洋的海權。」
這些項目表面上看起來是民用的,但實際上是綿延約3000英裡的「戰略節點」。從「巴布亞新幾內亞」到「薩摩亞」,被專家形容為「珍珠鏈」的戰略節點網絡。
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 鍾志東博士:「它就很明顯的透過所謂的軍事存在,在太平洋地區,特別是突破在第一島鏈跟第二島鏈之間,這些南太的國家來展現中國對外的影響力。當然,第一個最重要的就是突破所謂的這種島鏈的包圍。中共在這些所謂太平洋的港口,還有甚至於機場上,它假如是有這種軍事力量的存在,當然相當程度的也會給美歐,特別是美國的壓力。第二個,就是要跟美國跟其他的盟友較勁。」
學者認為,這個網絡目前是象徵意義是大於實質意義。
鍾志東博士:「因為你一兩艘船在那邊出現,到真正實際上面能夠成為這種具威脅性可信賴的戰力,這還有一段的距離。中國要突破第一島鏈之後,在相關的這些太平洋區域,要它的軍事力量,那中間的補給線拉得非常非常的長,這個當然也會成為它很大的一個弱點。當然另外一個就是透過軍事的存在,來凸顯中國已經是大國,能夠跟美國來叫板的一個國際的影響力。」
柬埔寨雲壤海軍基地(Ream Naval Base)由中國資助翻修,4月6日完工啟用,中、柬兩國艦艇7日在該基地進行操演,項目包括編隊機動,中共海軍艦艇經常輪調當地。
沈明室:「全球警覺之後,第一個就是美國跟澳洲對南太平洋這些國家,不論是中國勢力的介入,或者是租借港口或經營港口,其實會特別的警覺。第二個就是美國跟澳洲可能聯合日本,甚至印度也很關切南太平洋國家,聯合這些國家資源,來協助這些國家在基礎方面的建設。其實在去年的四方安全架構的聯合聲明裡面,就有提到要幫南太平洋國家建立海底電纜,協助他們這些通信的基礎設施。以免這些國家被中國利用或者是貪圖中共的基建費用以後,影響這個地方的平衡與安全。」
共同社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於4月19日至22日將停靠柬埔寨西南部的雲壤海軍基地。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指出「中國試圖在海外確保港灣等活動據點,動作變得相當明顯」。海上自衛隊艦艇停靠,有利於雲壤海軍基地成為更開放的港口。
編輯/黃億美 採訪/駱亞 後製/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