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防中共偷竊 美斷供核心生物醫學資料庫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4月21日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最近宣布,禁止包括中國在內的敵對國家機構訪問其平台資料庫。學者認為,中共的生物科研高度依賴美國核心存儲庫和相關數據,這項禁令將阻擋北京把生物科學政治化和武器化的進程。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主任辦公室近期發布了一份關於《增強NIH受控訪問資料安全措施》的文件,禁止位於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古巴和委內瑞拉等受關注國家的機構,訪問特定的存儲庫和相關資料。

這些資料庫包括人類基因型-表型資料庫平台「 dbGaP」、用於大規模基因資料分析的雲平台「AnVIL 」等。這些平台擁有全球最核心的人類基因組、表型資訊和疾病研究資料。

過去這些平台資料庫免費開放,也是全球生物研究人員長期以來高度依賴的資料庫。

拜登政府此前曾發布《14117號行政命令》,防止敵對國獲取美國民眾的個人信息和美國政府相關數據,這項行政令已經在4月8日正式生效。

NIH稱,最新措施符合這項行政令的相關規定。

台灣國家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鍾志東博士表示,NIH的禁令主要是針對北京,也是美中對抗態勢升高的體現。

台灣國家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鍾志東博士:「拜登的行政命令是出於國家安全技術保護以及外交的這種考量所做出來的決定。不過當然,現在中國是川普政府最主要的威脅。國家安全威脅的狀況之下,當然,中國人士以及中國的機構。不管是民間,還是官方的機構,都會受到特別的審查跟限制。」

NIH 是全球最大的生物醫學研究機構,旗下平台資料覆蓋面廣泛全面。

一位大陸生命科學領域從業者透露,由於經費和管理方面的原因,中國迄今為止也沒有建立生物樣本大資料庫平台。目前一些醫院擁有自己的小樣本生物資料庫,但沒有一個共用機制,資料相當分散。

台灣勵志協會(TIA)執行長賴榮偉:「如果說沒有跟國際接軌的情況之下,建立自己的資料庫,那它所建立的資料庫是不是國際上可能就缺乏可信度,甚至學術人員也不太會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而且它這樣一個封閉資料庫,這種所謂的內循環出來的成果,在國際社會大概也不太會相信。」

事實上,對基因等敏感生物數據的監管已是全球趨勢,包括歐盟和日韓等其他國家也已出台相關措施。但這次NIH的資料庫禁令從公布到落地,時間之短還是在學界引起不小震動。

有從事基因編輯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的科研人員透露,目前中國的生物科研仍高度依賴全球核心資料庫,失去共享的數據信息,具體科研工作將難以開展。

比如2023年的數據就顯示,中國 75% 的癌症機制研究依賴美國資料庫。

台灣勵志協會(TIA)執行長賴榮偉表示,NIH的最新措施將阻礙中共把生物科學政治化和武器化的進程。

賴榮偉:「它在技術上落後的那一步,又缺乏資料庫的時候,它沒有辦法分享國際上的一些成果的時候,那這個時候當然它的學術研究以及說把學術變成政治化,或是學術變成武器化,這方面的進度一定勢必會落後。」

另外,自美國2018年啟動針對中共千人計劃的內部調查以來,已經有超過100名NIH資助的研究人員因未披露與外國的利益關係,而被移除出NIH研究系統。

去年,美國還禁止了聯邦政府及其實際控制的公司,向華大基因、華大智造、藥明康德等中國生物科技公司購買產品或服務、提供貸款等。

編輯/李明飛 採訪/駱亞 後製/高玉

分享:

相關文章

通訊失聯 驚魂90秒!空管員嚇到請創傷假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5月07日訊】上週,新澤西紐瓦克國際機場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突然中斷和飛機間的通訊長達90秒,嚇得空管人員魂飛魄散,不過,好在沒有發生可怕的事故。但事件還是引發了為期一週的大規模航班混亂。事件突顯出美國民航空中設備老化和人力短缺的雙重危機。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