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新指標揭祕 中共危機升級 美國務院 重磅重組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4月23日訊】提要:觀眾朋友好,歡迎收看《新聞直擊》今天是美東時間4月22日,星期二。

今日焦點:年輕人新行動,觸動中共存亡;韓國怒控:中共是「海上流氓」!美國務院大重組,多項改革必須關注;金價突破3500美元,IMF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盧比奧宣布國務院重組 精簡官僚推進美國優先】

首先來關注,美國政府的一項重大改革行動。

今天(4月22日),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宣布啟動國務院全面重組,目標是砍掉冗員、簡化官僚程序,全面落實「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

盧比奧在X平台發文說,這項改革是川普總統親自指示推動的,要徹底扭轉幾十年來國務院越來越臃腫的現象。他表示:「我們要讓優秀外交官有權真正代表美國人民的利益。」

根據美國國務院當天同步發布的新聞稿,盧比奧強調,美國正面臨全球重大挑戰,國務院必須重整架構,回到以國家利益為核心的功能定位。

他指出,過去15年來,國務院不斷擴張,運營成本猛漲,效率卻下降。納稅人花了更多錢,卻沒有換來更好的外交表現。

他還批評,國務院目前的結構越來越偏離本職,甚至受激進意識形態影響。他說:「我們必須讓國務院重新偉大。」

這項重組計劃將從下而上全面推進,涵蓋國務院各司局及駐外使館。重點包括整合職能、精簡層級、撤銷重複機構,終止那些和國家利益無關,也沒有法律依據的項目。

盧比奧表示,這次改革是為了打造一個更精幹、更務實、更有行動力的外交系統,來應對當前的大國競爭。他強調:「川普總統是一個真正執行『美國優先』理念的三軍統帥,我有信心,一個重塑後的國務院不會讓美國人民失望。」

目前,具體重組措施將由國務院內部各單位逐步落實,後續細節還未全部公布。外界也正密切關注這項改革會如何改變國務院的運作效率與對外協調。

相關進展,我們會持續為您跟進。

【關稅戰火燒後院 中共被韓國控「海上流氓」】

《韓國經濟日報》報導,北京近日致函韓國多家企業,要求不得向美國軍工企業出口含有中國稀土的產品。涵蓋的產業包括電池、變壓器、顯示器、電動車、航空與醫療設備。中共還警告,違反者將面臨制裁。

這被認為是中共對川普政府新一輪關稅的反制行動,目的是掐住西方在關鍵礦產上的脖子。

中共一邊施壓韓企就範,但中共多年來在黃海的系列動作引發的韓國朝野不滿正在加劇。

《金融時報》今天報導,韓國抗議中共企業在黃海設置鋼結構漁業設施,侵犯了韓國專屬經濟區。韓方質疑中共借「養殖」之名,搞「灰色地帶戰術」。

韓國朝野上月罕見召開聯合公聽會,譴責中共行為。執政黨議員稱這是「海上流氓手段」,意圖削弱美韓軍事合作。韓國國家安全研究院專家也指出,中共這一舉動是在逐步蠶食周邊海域,製造戰略壓力。

這類爭議設施預計也會成為本月中韓磋商的重點議題。韓國海洋水產部長官姜度炯(Kang Do-hyung)表示,若中共仍不說明這個設施的真實用途,韓國正考慮採取「對等反制措施」。

對此,中共外交部辯稱,設施位於「暫定措施水域」,屬「合理利用」。

但韓國立場強硬,強調黃海是本國合法海域,未來將「積極應對」。分析人士也警告,中方興建漁業設施的行為,恐將成為更強硬海權主張的跳板。

事實上,從2018年中共企業在爭議海域設立「深藍1號」平台開始,韓國就多次提出抗議。儘管如此,2023年「深藍2號」依舊繼續動工。項目由中共國企與民企合資推動。

這系列緊張局勢,正值美中貿易戰升溫、中共試圖修補對日韓關係的敏感時刻。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金沛雅(Patricia Kim)指出,北京一邊想拉攏鄰國對抗美國,一邊卻在黃海強勢出招,「反而把潛在盟友越推越遠」。

年輕人拒「傻傻交錢」 中共面臨新危機指標】

接下來,我們來關注中國養老金體系,正在顯現的新問題。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養老金正面臨信任危機,越來越多年輕人,尤其是外賣員、主播等靈活就業者,選擇不交養老保險。

比如成都29歲的外賣員劉鑫(Liu Xin)說,每月要交1400塊,相當於兩個星期的伙食費。他直言,自己根本不信40年後還能領到錢。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社保基金收入增長5.2%,但支出漲得更快,達7%,出現現金流赤字,是六年來首次。雖然中央靠財政補貼填坑,但赤字壓力正快速上升。2025年,中國財政赤字預計會創下7900億美元新高。

更棘手的是,大量年輕人主動退出社保系統。據調查,超過四成靈活就業人員選擇不繳費,他們需要自己繳納單位和個人的兩份錢,總共占到收入的20%,讓人覺得「不劃算」。

深圳的設計師陳慧(Chen Hui)就收:「如果規則獎勵不交錢的人,幹嘛還傻傻去交?」這種想法也在社交媒體流傳,但相關話題常被刪掉。

為了減輕負擔,北京啟動了延遲退休。從今年1月起,法定退休年齡開始往後推,計劃到2040年,男性退休延後到63歲,女性也同步延後。

農村的老人境況更悲觀。甘肅的68歲老人張鳳艷(Zhang Fengyan)每月只能領123元,只夠買點鹽和麵條。城鄉養老金差距巨大,也導致農村人口加速流出。

養老金問題還影響到金融市場。去年,全國社保基金因各地動用儲備金,被迫減持了1200億元資產,身分從「長期買家」變成「淨賣家」,拖累了市場信心。

雖然中共試圖推廣「養老金積分制」和「第三支柱」個人帳戶制度,但推進緩慢,效果有限。

政策分析師張偉(Zhang Wei)指出,在房地產信心未恢復前,中國家庭更願意把錢投在房子上,而不是政府的賬戶裡。

《華爾街日報》也提醒,未來要判斷中國經濟信心,別只看鋼鐵產量或出口數字,更要盯緊養老金現金流。那才是政府能不能兌現承諾的關鍵指標。

金價突破3500美元 美元跌至三年新低】

接著來關注,國際金融市場的最新動態。

今天(4月22日),國際金價一度突破每盎司3,50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黃金、日元、瑞士法郎等避險資產同步上漲,美元則跌到三年來最低點。

彭博社報導,金價盤中最多漲2.2%,觸及3,500美元,隨後略有回落。截至倫敦時間上午10點37分,現貨黃金報3,454.88美元,日內仍漲近1%。

從年初算起,金價已經漲了超過三分之一。分析指出,地緣政治緊張、貿易不確定性、美聯儲政策動向等因素,讓投資者把資金撤出股市和美元,轉投黃金。

黃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持續吸金,各國央行也在加碼購金。高盛預測,金價可能在明年中期衝到4,000美元。傑富瑞公司稱黃金是目前「唯一真正的避險資產」。

金價暴漲也帶動礦業股大漲。中國紫金礦業在港股漲超6%,今年漲幅已達25%。

美元走軟,也帶動其它貨幣走強。英鎊兌美元升至七個月新高,來到1.3423美元。自4月2日美國宣布新一輪關稅以來,英鎊已經連續上漲10個交易日。

股市方面,避險情緒也在發酵。美股昨天(21日)大跌,道瓊斯指數重挫近1,000點,跌幅2.5%,創下1932年以來最差4月表現之一。亞洲、歐洲股市也跟跌。

同時,市場也在關注美聯儲的下一步動作。川普總統近日再度呼籲美聯儲降息,引發市場對政策獨立性的討論。

儘管美元指數稍有回穩,但投資人對避險資產的偏好仍在持續。

SPI資產管理合夥人史蒂芬.伊內斯(Stephen Innes)指出,當前市場不是因為單一事件,而是多種因素疊加,投資信心承壓。

目前美股期貨顯示,在昨天暴跌後,今天開盤可能小幅反彈。

未來金價走勢將繼續反映市場對全球風險的敏感度。我們也會持續為您關注最新變化。

【IMF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美中降幅最大】

繼續來關注,國際組織對全球經濟的新一輪評估。

今天(4月2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下調今年和2026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並點名美中貿易戰將帶來持續衝擊。

IMF將今年全球增長預期下調至2.8%,遠低於1月的3.3%。這是新冠(Covid-19 中共病毒)疫情以來最慢的一次增長,也將成為2009年金融危機後的第二差表現。

報告指出,美國近期的關稅調整,使關稅水平升至近百年來新高,對全球供應鏈與成本結構帶來影響,也促使企業加快適應與調整。

在主要經濟體中,美國和中國的下調幅度最大。美國今年的增長預期降到1.8%,2026年降到1.7%;中國今年和明年都被下調到4%。

IMF指出,高關稅不僅衝擊發達國家,也打擊新興市場的出口和投資信心。

這份報告基於4月4日以前的數據,僅考慮川普最初宣布的34%對等關稅、20%的芬太尼稅和中共的初步反制。當時,美國整體關稅還沒拉到145%,中共也未全面實施最高125%的報復稅。

IMF警告,如果這些關稅措施長期實施,美中兩國的經濟損失會在2026年以後繼續擴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爾.古林沙斯(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表示,全球正進入「重置時代」,原有的貿易規則正在發生根本改變。

通脹方面,IMF把發達國家2025年的通脹預期上調至2.5%,美國則調高到3%。原因包括服務業價格不穩,以及核心商品價格走高。

不過,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通脹預測被下調,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整體壓力。

IMF也提醒,目前全球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依然很高。如果未來美中能緩和緊張、修復非關稅壁壘與貿易扭曲,全球增長前景還有望回暖。

更多後續變化,我們會持續為您關注。

好的,感謝您收看本期的《新聞直擊》,我們下期再會。

《新唐人快報》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

分享:

相關文章

一週經濟回顧:道不同不相為謀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7月27日訊】川普宣布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再次宣布退出;美國、日本達成關稅協議,是雙贏麼;日本上院選舉,自民黨失利,石破茂拒絕辭職;韓國農民擔心成為貿易戰犧牲品。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