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5月03日訊】觀眾朋友好,歡迎收看新聞直擊。今天是美東時間5月2日,星期五。
今日焦點:內幕:撐不住了,王小洪或赴美談判;一道令,哈佛地位不保;精簡預算案,川普削千億美元聯邦支出;軍隊內亂,推倒中共最好時機出現。
【川普提案削1630億聯邦支出 聚焦軍費與邊境安全】
我們首先來關注,白宮最新預算提案。
川普總統今天(5月2日)公布2026財年「精簡預算案」,計畫削減1630億美元的聯邦非國防支出,同時大幅增加國防與國土安全開支。
這份預算由白宮管理與預算辦公室(OMB)提出,建議將可自由支配的非國防類支出壓縮至5570億美元,創下自2017年以來新低,削減幅度達22.6%。
相對應的,國防預算將增加13%,國土安全預算提高近65%。其中,國防部將獲得額外1133億美元,國土安全部增加438億美元。
川普還提出一項新計畫「讓美國健康起來」(MAHA),撥款5億美元,用於推廣營養、運動與健康生活方式。
白宮預算主任拉斯.沃特(Russ Vought)表示,這是歷史性的預算,要終結為衰退買單的老路,而是把美國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預算案提出削減多個聯邦項目,包括:
國家衛生研究院削減180億美元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削減36億美元
低收入家庭能源補助減少40億美元
同時,清潔能源、教育、國際援助等領域也將面臨壓縮。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環保署、能源部、住房與城市發展部等機構的預算將大幅減少。
儘管預算案尚屬提案階段,尚需國會通過,但它清楚展現川普政府的政策優先級。
共和黨國會領袖正同步推動相關立法,包括減稅、移民執法及控制債務上限。眾議院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表示:「我們將與川普總統合作,推動一份美國優先、負責任的預算。」
參議院民主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則表達反對,稱該預算案「削弱了基本民生保障」,但白宮方面尚未回應相關批評。
目前國會正籌備新一輪撥款談判,現行臨時撥款法將在9月30日到期。雖然這份預算案尚不具法律效力,但已成為接下來預算討論的焦點。
我們將持續關注後續進展。
【美4月非農就業新增17.7萬人 遠超市場預期】
我們再來關注一份重要的經濟數據。
美國勞工統計局今天(5月2日)公布4月就業報告,這是川普4月2日宣布加征關稅後,首份關鍵經濟「硬指標」。
數據顯示,美國4月非農就業人口新增17.7萬個,雖低於3月的18.5萬個,但遠遠高於市場預期的13.5萬,失業率維持在4.2%,仍處於低位。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仍展現出強勁韌性。
《華爾街日報》指出,這份報告是評估川普政策影響的重要參考,尤其是關稅與政府調整措施。
從行業來看,私人教育與健康服務領域新增7萬個崗位,其中醫療行業貢獻5.1萬。交通運輸和倉儲業也新增2.9萬個崗位,反映出物流需求旺盛。
政府就業方面,聯邦崗位4月減少9000個,但州與地方政府新增崗位彌補缺口,總體增長1萬。
就業數據公布後,華爾街股市開盤走高。今天早盤,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1%,有望實現九連漲;道瓊斯指數上漲447點,漲幅1.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0.9%。與此同時,債市中美債收益率也出現上漲。
川普總統今天在「真相社交」發文說:「油價剛跌破每加侖1.98美元,食品雜貨(包括雞蛋)價格下降,能源價格走低,貸款利率下降,就業強勁,還有更多好消息。數十億美元關稅收入正在不斷湧入,我們才剛剛開始!」他再度呼籲美聯儲降息。
不過,一些調查顯示企業對前景仍持謹慎態度。全美獨立企業聯合會指出,小企業計畫招聘比例降至一年新低。
美聯儲褐皮書也提到,政策不確定性影響招聘節奏,但全國職位空缺依然維持高位,3月空缺數約720萬個。
《華爾街日報》分析,目前物價、招聘與消費尚未因關稅政策出現大幅波動。第一季度GDP下降0.3%,主因是進口激增的技術性統計偏差,而非經濟疲弱。
整體來看,在川普推動改革與關稅政策之下,就業市場依然穩健。後續走勢如何,仍值得持續觀察。
【貿易戰重創中國GDP 王小洪赴美談判?】
我們再來看一下有關貿易戰的最新消息。
川普政府今天(5月2日)宣布,正式終止針對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小額包裹」免稅待遇。過去,Temu和Shein等電商平臺,藉此以低價向美國消費者直接發貨,如今政策將全面收緊。
根據新規,從今天起,相關包裹將被徵收高達120%的關稅,或每單收取100美元統一費用。6月1日起,這一固定收費還將翻倍。
路透社報導,野村證券估算,去年中國對美直銷商品出口達2400億美元,約佔中國整體出口的7%,貢獻GDP約1.3%。僅此次豁免取消,預計將令中國出口增速下滑1.3個百分點,GDP增速下降0.2個百分點。
拼多多旗下的Temu今天宣布,立即轉型為「本地模式」,停止從中國直郵。今後平台商品將由美國本地商家履約,不再依賴中國賣家。Temu表示,此舉是為了應對高關稅影響,並稱轉型期間商品價格不變。
Shein方面,則正考慮將部分生產線遷出中國。受關稅政策影響,這家公司在美商品部分漲價超300%,外界關注的倫敦上市計畫也傳出可能推遲。
《金融時報》指出,兩家公司已開始削減社交媒體廣告支出,應對市場壓力。
這場關稅戰也牽動北京的外交動作。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共公安部長王小洪近日正就芬太尼問題向美方釋出「合作意願」,試圖緩解局勢、打開談判空間。知情人士透露,王小洪甚至可能出訪美國或在第三國與美方官員會晤,瞭解川普政府具體要求。
報導指出,中共領導層已察覺經濟壓力劇增,希望藉此尋求美方「展現善意」,換取貿易上的緩和空間。
同時,中共商務部回應稱,正評估局勢,考慮是否與美方展開談判。聲明中提及,如美國希望恢復接觸,需先取消相關加稅措施,但未確認是否已有實質性談判。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向福克斯新聞表示,中共方面「正在尋求會談」,希望達成某種短期協議。目前由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牽頭展開相關接觸。
《金融時報》也指出,出口商與港口數據表明,雙邊貿易流動已顯著放緩,政策效應正在顯現。
我們將持續關注事態發展,帶來最新消息。
【川普再槓哈佛 宣布撤銷其免稅待遇】
我們接著來看,美國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項新動向。
川普總統今天(5月2日)在「真相社交」平臺發文說:「我們將取消哈佛的免稅資格,這是他們應得的!」
這項聲明,是在哈佛大學對聯邦政府提起訴訟後作出的。雙方圍繞免稅地位和聯邦資金使用,正進入法律對峙階段。
早前,川普政府已要求國稅局撤銷哈佛的免稅資格。知情人士稱,理由包括校方未妥善處理校園反猶事件,違反非營利組織的基本義務。
作為教育機構,哈佛享有免稅待遇,其淨收入免繳所得稅,捐贈人也可抵稅。《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政府已凍結對哈佛的22億美元聯邦資金,並計畫再凍結哈佛一筆10億美元的研究經費。
哈佛發言人回應稱,2024財年學校向學生提供了7.49億美元的經濟援助,擔憂取消免稅待遇將影響學校履行教育使命。發言人還質疑,這一決定缺乏法律依據。
川普政府4月曾致函哈佛校長艾倫.賈伯(Alan Garber),及董事會負責人普利茨克(Penny Pritzker),指出學校在民權、招生、學術環境等方面存在問題,並要求在2025年8月前完成整改。
信中還提到,學校應審查國際學生錄取機制,防止錄取「敵視美國價值觀」的申請人。對此,哈佛未予採納。賈伯表示,大學應自主決定錄取和教學內容,不受政府干預。白宮隨後宣布凍結對哈佛的22億美元聯邦補助款。
哈佛隨後提起訴訟,稱凍結資金「違法且違反憲法權利」。
針對川普最新宣布撤銷哈佛免稅資格的動作,《福克斯新聞》報導稱,白宮暫未回應此事。美國國稅局尚未說明是否展開審計,或是否收到總統的正式請求。
根據法律,總統不得直接命令國稅局對特定納稅人展開調查。相關問題是否構成違規,目前仍待進一步審查。
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今天也致信國稅局監察長,要求調查川普是否干預國稅程序。多位民主黨參議員聯署支持。
目前,事件仍處於法律評估階段。哈佛的免稅資格是否會被正式撤銷,後續發展仍有待觀察。
【分析:中共軍中鬥爭加劇 牽動台海局勢】
中共軍隊近期頻現異動,引發外界關注。
習近平的親信苗華落馬後,軍委副主席何衛東失聯近兩個月,出身福建的將領接連「失蹤」。4月初的中共軍演被質疑缺指揮官。專家說,派系鬥爭加劇,台海局勢緊張,也是美臺策反共軍的關鍵時機。
4月30日,中共軍委委員苗華被罷免人大代表資格。苗華早在去年11月就因「嚴重違紀違法」遭到停職。與此同時,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自3月人大閉幕後就未公開露面。東部戰區司令林向陽也傳出被查。
這三人都曾在第31集團軍服役,與習近平在福建任職時關係密切。
《日經亞洲》報導,4月1日中共在台海突發軍演,外界質疑缺乏高層指揮。臺灣國防院研究員瀋明室對《大紀元》表示,演習首日未命名,顯得倉促,可能因指揮層真空。
他分析,如果林向陽被查,軍演可能由政委劉青松主導。但劉青松是空軍出身,缺乏地面經驗,因此軍演更像「宣傳戰」。
瀋明室指出,軍中整肅導致軍官普遍「躺平」,執行力下降。目前中共軍方分裂成兩派:一派主張動武,另一派認為應避免與美衝突。
臺灣財經專家黃世聰表示,近期中共軍演多次被指準備不足,與之前佩洛西訪臺時何衛東主導的軍演相比,顯得混亂。
與此同時,美國中情局昨天發布影片,呼籲中共體制內人士「站出來」。瀋明室認為,此時正是策反共軍人員的機會。
他提到,臺灣過去曾透過中共將領劉連昆掌握導彈信息,有效反制中共武嚇。他建議,臺灣應加強軍情吸收。
黃世聰也說,外界普遍認為美國已深度滲透中共軍方,火箭軍機密外泄就是例證。
展望後續局勢,瀋明室指出,川普總統如果想使中國像前蘇聯一樣脫離共產黨,現在是最好的時機。
好的,感謝您收看本期的新聞直擊,再會。
《新聞直擊》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