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阻中國廉價商品湧入 歐盟擬對小額包裹收費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5月26日訊】繼美國之後,歐盟5月20日也表示,準備對進入歐盟地區的數十億件小包裹徵收手續費,此舉主要是針對大量來自中國的包裹

5月20日,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在歐洲議會上提出,計劃對進入歐盟的小額包裹徵收定額手續費,每件收費2歐元。

這項新規專門針對單價低於150歐元的「低價包裹」,這些小額包裹目前可以免稅進入歐盟,成為大量中國電商平台用以規避關稅的重要通道。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這是一種分段式的防堵漏圍堵策略。歐盟正將原本鬆垮的跨境通道逐步關閉,未來可能出現政策包括:第一,技術審查制度引入,以安全、數據、環保等理由設立非價格型的審查機制。第二,原產地追溯和真實報關強化制。」

謝夫喬維奇表示,這一舉措是為應對個人直郵小包裹數量激增,緩解歐盟各成員國海關不堪重負的問題。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教授孫國祥:「歐盟對小包裹徵收2歐的費用的提案,將會對中國跨境電商平台造成比較明顯的衝擊,削弱它的廉價或低價的競爭優勢。」

歐盟海關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數據顯示,2024年進入歐盟市場的低價包裹多達約46億件,其中91%來自中國。

僅法國在去年就接收了8億件這類小額包裹。

黃大衛:「中國小包裹大量湧入背後有三個現象,第一個,物流政策的紅利,常年通過萬國郵政的低價協議,進行以個人包裹形式進入,避開關稅和檢查;第二,製造與價格的優勢;第三,平台演算法優化出海模式,但也造成了歐洲的三大困擾,第一,本地零售商被價格壓垮;第二,稅收流失;第三,環境與勞工爭議。」

謝夫喬維奇指出,如此龐大的小型包裹數量已經對歐盟海關造成極大負擔,使得檢查進口商品的安全性與標準變得更具挑戰。

孫國祥:「因為這些都是直接透過海關,因此這些產品的安全跟品質就必須要加以懷疑或疑慮了,因為大量低價商品中存在不符合歐盟標準安全的隱患,假冒偽劣的產品,危害消費者的權益,因此也會導致再來一個面向,就是市場公平性會受到這些包裹電商的損害。」

歐盟懷疑Temu和Shein等平台沒有盡力防止不符合歐洲標準的產品銷售。

歐盟也擔心,這些進入歐盟27國的產品中,有很多是不安全、不合規、偽造、甚至對消費者有潛在危險。

孫國祥:「那這次對小包裹徵收2歐元的費用,被視為是改革的先行步驟,也就是主要目標是在於彌補海關檢查成本,並逐步限制廉價商品的免稅優勢,那未來全面取消免稅政策可能成為趨勢,徵費提案是為此而鋪路的。」

歐盟本地零售商早前已多次投訴,中國的電商購物平台不遵守歐盟對產品的嚴格規定,利用免稅渠道,構成不公平競爭。

黃大衛:「總結來說,歐盟其實不是臨時反應,是地緣經濟戰的一個前沿陣地。中國跨境電商多年來依靠政策紅利與成本優勢突圍而出,現在正面臨一個制度性合圍與價格優勢碰撞的逆風。」

早在今年2月,歐盟就提議取消150歐元的免稅門檻,籍此全面加強對進口包裹的管控,防止「危險產品」進入市場。

黃大衛:「要是2月提案取消150歐元免稅而合併實施的話,將構成歐盟系統性堵塞中國低價出口商品的重大信號。」

孫國祥:「我個人認為此次徵費提案是歐盟逐步取消免稅政策的重要一步,未來可能伴隨更嚴格的稅收和監管的措施,以維護歐盟市場秩序與消費者的權益。」

今年4月,法國官員也曾提議對所有進入歐盟的小額包裹徵收「管理費」。

編輯/孟心琪 採訪/易如 剪輯/柏妮

分享:

相關文章

武漢博士生走私生物樣本 在美被捕 專家示警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6月11日訊】一名來自中國武漢的博士生韓成軒,因涉嫌非法運送生物材料進入美國,以及對美國執法機構作虛假陳述,於6月8日在底特律機場入境時被捕,司法部提起訴訟。這是最近幾週又一起發生在密歇根州的中共科研人員非法走私物品的案件,引發美國高度關注。

阅读更多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