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6月17日訊】中國經濟下滑,製造業的許多企業面臨嚴重虧損,然而在中共政策目標下,許多經營不善的企業卻不能倒閉,必須生存下去。原因是中共害怕倒閉引發大規模裁員,造成社會動盪。
目前中國製造業已經陷入改革開放以來最嚴重的困境,大批企業虧損嚴重,從而大量減薪、裁員。
尤其是最近的中美貿易戰,使中國企業對美出口大幅削減,危及數百萬到千萬個就業崗位,使失業情勢更加嚴峻。
路透社報導援引4月數據顯示,中國境內虧損的工業企業已達164467家,占總體工業企業數的32%,較去年同期增加3.6%。其中,以家具、玩具等產業最為嚴重。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這確實非常驚人,等於三分之一的工業企業都關閉了,這些也都是中國出口的最強勁的企業。造成倒閉的原因,一個是中國國內經濟繼續衰退,老百姓的購買力減低,需求下降。再一個是原來的出口渠道,因為美國的關稅戰,各國的限制,也都在紛紛的關閉。直接就讓這些企業、玩具、家具企業沒有訂單。」
許多中國企業正在為避免破產苦苦掙扎。為了保就業以避免社會動盪,各地方政府不得不讓這些一直不盈利,甚至快倒閉的企業繼續維持下去。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解決問題非常容易,但是這會觸碰到它的政治底線,所以它不可能說大改,只能夠小改,這導致了它的政策往往只是短期有效,並不能夠形成中長期的效果。」
彭博社報導列舉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包括2024年山西有近40%的工業企業出現虧損;競爭激烈的中國汽車市場也危機四伏,全國約有140個電動車品牌,但到2020年只有不到20個品牌能夠獲利,其中就包括已經被法院下令破產重組的大運汽車。
但據現任和前任員工透露,在裁減了約一半員工後,大運汽車仍在恢復卡車的生產,因為一旦讓這家企業倒閉,對社會的衝擊是難以想像的。
謝田:「北京現在推出的什麼這些貸款也好,補貼也好,減稅也好,這個都沒什麼用,沒有實質的用途。因為政府這種減稅的幫助很有限,補貼也很有限,因為沒有出口訂單,也沒什麼好補貼的。銀行貸款更是個問題,如果這個企業沒辦法運轉下去,你現在給它貸款,它不是往水裡扔一樣的嗎?」
報導稱,到2023年,中國的「殭屍企業」數量激增了27%。
黃大衛:「不單加重通縮跟產能過剩,還會導致更加深層次的系統性的病變與惡化的惡性循環。企業殭屍為了求生不計成本接單,導致價格持續下行,工資下壓又反過來下壓整個消費疲軟,進一步強化通縮;第二,產能過剩難以清除,導致企業的產品內捲,不倒閉、不出清、資源錯配。」
謝田:「中共不讓這些企業倒閉,是因為害怕這些企業倒閉以後會有大規模的裁員,大規模的裁員必然導致中共全國的失業率上升。那這些沒有工作的躁動不安的年輕人就會構成社會穩定的最大威脅。」
而目前全中國三千多家法院中,只有大約100個專門處理破產事務的法院。即使有許多瀕臨破產的公司想要退出市場,也沒有辦法。
謝田:「如果這個再繼續下去,可能達到四成五成一半的話,中國經濟真是沒辦法很快恢復了。對中共來說,現在內需會進一步的加劇,這些企業的倒閉,失業人口增加,也會導致更多的消費緊縮,然後帶來更多的相關的其它企業倒閉和虧損,會進入一個真正的死循環。」
專家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很難再走出低谷,可能會進入一個長期衰退期。
編輯/孟心琪 採訪/易如 後製/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