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6月21日訊】伊朗和中共被美國政府視為敵對國。 近日,伊朗向中共當局訂購了數千噸的彈道導彈零件,這對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安全將帶來怎樣的威脅?美國應該如何應對美中新冷戰?本台記者史蒂夫·蘭斯採訪了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艾利森 國家安全中心的高級研究員、布倫特·薩德勒,來聽聽他的見解。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史蒂夫·蘭斯:「布倫特·薩德勒,謝謝您接受採訪。」
美智庫高級研究員布倫特·薩德勒:「感謝邀請。」
史蒂夫·蘭斯:「《華爾街日報》報導,伊朗從中共那裡訂購了數千噸彈道導彈零件,其中包括高氯酸銨等材料。伊朗是否在故意拖延外交談判,同時悄悄地重建並分發導彈庫存?」
布倫特·薩德勒::「我目前無法確定兩者是否有直接關聯。」
布倫特·薩德勒:「我認為更令人擔憂的是伊朗生產的這些火箭,無論是小型、短程,甚至較遠程的,終將落入胡塞武裝手中。而他們至今仍在攻擊以色列。當然,伊朗也為其在伊拉克的代理人提供武器。」
史蒂夫·蘭斯:「您認為,這些材料與彈道導彈對以色列與美軍在中東地區造成了多大的威脅?是否有方法更有效地攔截或阻止這些轉移?」
布倫特·薩德勒:「來自中國的材料可能是伊朗購買的。其實,製造固體火箭燃料並不複雜,而要保證品質可靠、能大規模運載重型導彈,可能是伊朗面臨的挑戰。而中共輸出的這些材料,或許正好為伊朗的彈道導彈提供了『祕密成份』,讓其可以搭載重型彈頭並進行較遠距離的飛行。因此,威脅的重點其實在於導引頭的設計及彈頭的大小。伊朗的表現時好時壞,但我認為已足夠造成大量的死亡與破壞,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史蒂夫·蘭斯:「中共擅長運用貌似合理的否認手段與代理人操作。美國應在東南亞推行怎樣的經濟重振戰略?華府將如何展現對東南亞的長期承諾?」
布倫特·薩德勒:「美國似乎還沒準備好應對這場新冷戰。問題不僅限於成為東南亞的更好經濟與安全夥伴,在南太平洋與中太平洋地區也是如此。那裡的市場雖小,但對基礎建設與重資本投資的需求卻非常大。中共正好趁虛而入,如在戰略位置關鍵的所羅門群島,建設其控制的行動網路系統。要改變現況,美國需要推進一些結構性改革。」
布倫特·薩德勒:「另一個關鍵點是,如何讓美國企業投資海外變得更容易、更有動力,並帶來更好的商業效益。目前我們還沒有明確的策略。我認為,迄今最成功的策略,仍是2017-2018年時提出的『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戰略架構』。該架構將安全、經濟與外交整合在同一張藍圖中,使區域內盟友和夥伴能明白,安全保障如何同時帶動經濟利益。」
布倫特·薩德勒:「希望我們能在這方面看到更多的進展,這是美中新冷戰中的關鍵一環。」
史蒂夫·蘭斯:「布倫特·薩德勒,非常感謝您的見解。」
布倫特·薩德勒:「謝謝。」
新唐人電視台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