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6月28日訊】台海情勢備受關注,美國智庫認為,中共當局入侵台灣的風險愈來愈高,可能面臨四大風險和挑戰,包括與美國的衝突升級成核戰、流失內部支持、經濟損失,以及台灣地形的限制。研究認為,北京正透過政治作戰和脅迫等手段推動所謂的統一,其中也包括封鎖行動。
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6月26日舉辦「入侵台灣的現實情況」(The Realities of an Invasion of Taiwan)座談,認為中共當局侵略台灣的風險愈來愈高。
座談會指出,中共如果想入侵台灣,恐要面臨四大風險和挑戰,包括與美國的衝突升級成核戰、流失內部支持、經濟損失,以及台灣地形的限制。
資深研究員葛拉茨(Dan Grazier)在座談會表示,中共入侵台灣將面臨的風險遠遠高於任何可能的獲益。另一名研究員西本斯(James Siebens)認為,北京正透過政治作戰和脅迫等手段推動所謂的統一,其中也包括封鎖行動。
悉尼科技大學副教授馮崇義:「如果武力攻打台灣,它(中共)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美國和日本,就是美國和盟友加入,它打不贏,後面的經濟封鎖也好,它會引起政權的崩解,所以風險很大。所以它現在儘量做的工作,是讓美國不要參與。如果它能夠保證美國不出兵,不從軍事上直接支持台灣,那它當然就會用武力來。如果這條目前沒保證,它就會通過別的方式。」
分析認為,中共發動戰爭必須付出相當大的成本,在效果不佳的情況之下,它會選擇比較廉價的方式。
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賴榮偉:「透過各國的在台代理人,煽陰風點鬼火,製造內部的動亂,以武力威脅,或是各式各樣的經濟威脅,各種假消息的這種所謂灰色地帶的策略的做法。也就是說,灰色地帶的做法就是在證明一件事情,它不可能發動戰爭,它沒有這個實力,也付不出這樣的成本。」
馮崇義:「國民黨在裡頭作亂,還有它布起來的那些統戰力量,在把台灣搞亂,搞內戰。在經濟上干擾封鎖切斷台灣的能源,台灣的貿易,就是用慢的方式,讓台灣裡頭發生經濟動盪,分化台灣的中產階級和它的董事集團之間的事情,然後把台灣拖垮,這也是它一個選項。」
面對中共軍力優勢與對台可能的軍事行動風險,美國國防部20日已經表示,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盟國,有必要將國防預算支出提高到佔GDP比例的5%。悉尼科技大學副教授馮崇義認為,維護亞太地區穩定,保住民主同盟也是美國的核心利益。
馮崇義:「為了國際秩序,它必須在這個地方保持美國的實力,保持穩定,一旦台灣失守,接下來日本不保,韓國不保,整個地區發生巨大動盪,這是美國不能允許的,就是美國必須把這個立場,和它對台灣軍事同盟、軍事支持這個承諾,非常清晰的表示給中共,而且在軍事上它必須做好準備,隨時準備打仗,就是不管你(中共)今天開火,還是明天開火,美國都會介入。」
資深研究員葛拉茨指出,美國在高科技等領域仰賴和台灣的經貿往來,其他國家也一樣,中國必須明白,如果企圖對台灣實施海上封鎖,將不只是針對台灣的侵略行動,同時也是對所有台灣合作夥伴的侵略行為。
賴榮偉:「美國對中東戰火的介入,或者是當時候的全世界對烏克蘭戰爭的這樣的一種處理的態度,也讓中共如果真的有一天對台動武的時候,它可能會遇到是全世界所有的已開發國家、民主國家對它的集體制裁。」
在中共頻頻對台軍事施壓之際,包括大規模軍演、共機共艦擾台,美國國防部官員多次示警,中國進行軍事擴張,並積極演練入侵台灣。
編輯/黃億美 採訪/駱亞 後製/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