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領空無人機可擊落 專家:更須防中共消耗戰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7月05日訊】日本政府近日通過了一項國防政策的重大修正,成為國內外媒體高度關注的焦點。這項決定,對日本未來如何應對領空挑釁,可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來看報導。

記者李夢媛:日本政府在7月2日的內閣會議上,正式通過了一份答辯書。內容明確指出——即使不是出於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難,只要有外國無人機侵犯日本領空,自衛隊就可以採取包括擊落在內的武力手段,將其排除。

這樣的政策調整,其實背後有非常明確的戰略考量。近年來,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無人機頻繁逼近日本領空,讓防空壓力持續升高,也迫使政府必須做出更主動的反應。

日本軍事評論家潮匡人:「任何國家的飛行員都不可能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呈戰備狀態。如果接近日本領空的中共無人機,數量超過了當前戰機的應對能力,那麼就不得不進入緊急狀態。」

根據防衛省的統計,自2021年以來,不明國籍的無人機活動明顯增加。光是去年,航空自衛隊的緊急升空次數就超過800次(數字要核實),其中就有不少是針對無人機的應對行動。

潮匡人:「假設(日本)一架戰鬥機的成本達100億日圓以上,而中共卻可以用百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以下的花費來製造與操作無人機。如果中共大量投入無人機,一旦演變成一種消耗戰或心理戰,自衛隊恐怕最終只能在疲勞與壓力中不斷處於劣勢。」

那麼,這次政策的調整代表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日本對「防衛行為」的定義出現了明顯放寬。原本,只有在無人機明確帶有攻擊意圖、或情況危急的時候,自衛隊才可以擊落對方。

但根據這份新通過的答辯書,即使無人機沒有攻擊行動,只要進入日本領空,就構成對主權的侵犯,自衛隊便有權採取排除行動,必要時可擊落。

這項立場是建立在《自衛隊法》第84條之2的規定上,也就是賦予自衛隊「警戒監視與排除侵犯」的權限。政府強調,這種做法是主權的行使,不構成憲法第九條所禁止的「武力行使」。不過,這樣的政策轉變也引發了不少爭議。這可能模糊了和平憲法與實際軍事行動之間的界線。

其實,這並不是一項突如其來的決策。早在2022年,當時的防衛大臣岸信夫就曾表示,日本將考慮以物理手段排除侵犯領空的無人機。而如今,這樣的立場已經制度化,正式成為政策。

在東亞局勢持續升溫的背景下,無人機不再只是情報工具,更可能是新型的挑釁手段。這次政策的修正,也可視為日本對主權防衛的強硬表態。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李夢媛、中村智東京報導

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