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經濟回顧:美國精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7月06日訊】明年是美國250周年,今年是自由宣言簽署250周年,什麼才是美國精神;國會通過川普大而美法案,川普跟馬斯克又卯上了;美國和越南達成關稅協定,不平等關稅協定;美國尖端武器對烏克蘭暫時斷供。

開場白:美國精神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一週經濟回顧節目,我是東方。星期五是美國的獨立日,也就是國慶節,而且是一個大的國慶節,是《獨立宣言》簽署250周年。今天美國政治舞台上有一個川普,他打美國優先、美國第一、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民粹牌,在美國朝野掀起一股愛國風潮,開始表現我比你更愛國的行為。6月30日,川普舉行閱兵式,旁觀的人群揮舞美國國旗;6月14號,抗議民眾舉辦反對稱王集會,組織者要求大家揮舞美國國旗;幾天之後,白宮草坪上也豎起了兩根80英尺高的巨型旗杆。川普就職後不久就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宣布為美國建國250周年舉行盛大慶祝。

今年二月,美國火箭公司在超級碗橄欖球播放廣告,播放鄉村歌手約翰•丹佛的老歌:《鄉間的路帶我回家》,傳播的主題就是擁有夢想,拉開了建國250周年慶祝的序幕。而在托馬斯•傑斐遜的故居,弗吉尼亞州的蒙蒂塞洛,著名的歷史紀錄片製作人肯•伯恩斯,預告將在今年11月上映一部六集、12小時的系列片《美國革命》。托馬斯•傑斐遜作為《獨立宣言》的起草者,他的精神遺產激勵著人們重新審視美國建國的初心。與此同時,川普宣布重啟第一任期內的美國英雄國家花園計劃。國家人文基金會透露,這座花園將包含「250位對美國文化、科學、經濟和政治遺產有貢獻的偉大人物的真人大小雕像」。相生相剋的理念在美國同樣適用。有推行愛國的川普,就有反民粹的反對派。批評者指責特朗普政府改寫歷史,《紐約時報》早在2019年就提出,2026年不是美國建國250周年,而是美國引進奴隸制的407周年,倡導成立1619計劃,聲稱美國是為保護奴隸制而建立的國家,試圖否定美國建國的合法性。

盡管歷史學家指出該計劃存在「重大事實錯誤」,但一度有4500所學校的教授開設了1619課程。除了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歷史協會也明確概述了他們的周年計劃:「利用250周年通過包容的歷史方法,幫助美國社會邁向正義。」雖然這種表述沿用了250周年,但聽起來仍是進步主義關於公平、多樣、包容的空洞口號。明年美國建國大慶的時候,除了遊行、煙火、派對、Bar BQ,還有什麼呢?到底什麼才是美國人和美國文化?美國不僅僅有橄欖球、好萊塢、蘋果手機、B2轟炸機和穿山炸彈。對我來說,美國是一個建立在個人自由基礎上的國家,國家不是帝王而是每一個參與建設的人建立的。美國的精神不僅體現在物質成就或軍事力量上,更體現在一種不可動搖的信念——自主、自強、堅韌、尊嚴。這種精神自帶鋒芒,敢於挑戰不公;自帶關懷,願意為他人奉獻;自帶韌性,能夠在逆境中崛起。

美國精神是拓荒者翻越崇山峻岭的勇氣,是移民追逐夢想的堅持,是無數普通人用雙手和智慧鑄就的輝煌。它是《獨立宣言》中對自由的承諾,是林肯在蓋底斯堡演說中對平等的呼喚,是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紀念碑前對正義的吶喊。它是每一個美國人在面對挑戰時挺身而出的決心,是每一個社區在災難後重建家園的團結,是每一個夢想家在未知領域探索的膽識。

美國精神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用行動書寫的傳奇,是用信念點燃的火炬,是用奉獻鋪就的道路。250年後的今天,這種精神依然閃耀,希望每一個普通美國人,都能與他人分享這種體驗,特別是年輕人分享這種體驗,鼓勵他們努力工作和參與志願服務,在美國有行動的自由、成長的自由、信仰的自由,就看你怎麼自由的選擇。

這是今天的開場白。

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