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2月28日訊】中國汽車市場的價格戰從年頭打到年尾。專家估算,經過一年的激烈內捲,今年前11個月整體汽車零售市場損失達1,776億元人民幣。此外,激烈的內捲還存在於光伏等產業,導致龍頭企業減產自救。
2024年即將結束,為了衝銷售量,12月,中國汽車市場一輪新的價格戰再次開打,降價、零息方案、買車附加禮包等等,促銷手段層出不窮。
中國車市的價格戰從今年初就開始,經過一年的激烈內捲,《北京商報》報導,12月23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李顏偉表示,如果以去年1月市場折扣和新車成交均價為基準進行計算,今年前11個月整體汽車零售市場損失達1,776億元人民幣。
然而,今年前11個月中國乘用車累計銷量同比還增長了8.5%。可是由於內捲,大多數自主品牌汽車公司都是「增收不增利」。流通協會副祕書長郎學紅預計,今年將有4000家汽車4S店倒閉。
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24百強集團營收榜單》中,廣匯汽車去年以營收1379.98億元排名第二位。但這家中國最大的汽車經銷商今年8月退市,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中國資本市場資深人士徐真:「2023年和2024年的上半年,老百姓普遍躺平,消費需求不足和消費降級的影響,各大車企為爭奪市場份額大打價格戰,行業競爭格局加劇,導致廣匯汽車新車銷售規模和毛利率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下滑,這是導致它退市的一個主要原因。許多德系、美系、日系的汽車都在廣匯的4S店,都有銷售,車企的這種長期虧損就一定會導致他們在中國業務收縮,離開也是大概率事件。」
一年中,不斷有車企喊拒絕內捲,但內捲始終停不下來。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分析,這有三方面原因。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首先,行業內部的困局。即使企業知道價格戰對整體行業不利,但個別企業為了短期生存仍然選擇降價,這種先動手的心態導致內捲難以終結。其次,中共政府政策的侷限性。中國大陸地方政府通常出於保就業和地方經濟增長的考量,對虧損企業提供補貼或支持,這會使得市場難以自然淘汰低效率的參與者。最後,缺乏長期競爭策略。許多企業追求快速的市場回報而非長期的技術創新和品牌價值建設,沒有能力透過技術升級來區隔市場,只能依賴價格戰維持競爭力。」
雖然12月的降價可能吸引消費者提前透支消費,但將影響明年1月的新車訂單量。明年車企可能還得繼續價格戰。
徐真:「從目前看,這種局面短期是不會改變的,這種行業破產倒閉潮也會很快出現,2025有可能就是一個非常『熱鬧』的年份。」
激烈的內捲不只存在汽車行業,中國太陽能產業產能嚴重過剩,產品持續降價,多家企業陷入虧損。光伏行業龍頭企業通威股份、大全能源24日同時宣布,將減產控產,減少虧損。此外,協鑫科技也將同期進入減產檢修。這3家企業合計年產能超過160萬噸,占太陽能業比例過半。
徐真:「光伏面板的使用壽命理論上應該是20年到25年,像這種產品一旦安裝以後就是簡單的保養和維護了。也就是說,中國巨大產能出口到歐美一段時間以後,就會很快歐洲市場就會飽和,市場一旦飽和了,這樣光伏企業就會產能嚴重過剩,就會出現殘酷的競爭、內捲,中共這種無節制擴張,最後就是自食惡果。」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分析,中國內捲現象普遍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供需失衡、行業結構問題、政策環境以及文化心理的層面。
孫國祥:「到底目前可不可以破局的關鍵還是在於政府能不能本身是具有正確的政策引導、行業結構優化以及企業心態的轉變。這都需要長時間跟多方面的努力才可以達成,但是就目前我們所看到的中共的政策跟實際的市場運作方面,我們目前真的看不出來比較明朗的出路。」
編輯/尚燕 採訪/駱亞 後製/王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