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6月23日訊】上海和合首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去年4月爆雷後,原來出逃的實控人林強雖然落網,但留下近千億元人民幣資金黑洞。日前,大陸媒體進一步揭露「和合系」龐氏騙局內情,指多家銀行捲入其中。
2023年爆發的「和合系」的產品兌付問題,相關企業已嚴重資不抵債,作為「和合系」實際控制人,林強被指控透過龐氏騙局騙取超過5萬人共計140億美元。潛逃東南亞一年後,林強在印尼落網。
大陸財新網報導,根據投資人從檢方了解的消息,從2019年到2023年,「和合系」累計非法集資1,030億元,涉案未兌付的金額合計約300億元。儘管責任人逐漸歸案,但留下的巨大資金黑洞是如何形成?其中多家銀行被捲入其中?又要如何才能填補,至今仍然沒有答案。
中國資本市場資深人士徐真:「這個300億的構成,虧損的構成,就是前面兩個人跑路的,跑到美國去的大概幾十個億捲走了。另外就是這個項目虧損,因為你投了政府的債以後,城投債以後,政府的這個項目給爛尾了,很多收不回來了。這種龐氏騙局一樣的,就是擊鼓傳花的樣子,肯定就分險,肯定是老百姓來扛。」
報導引述一位維權投資人表示,2025年初投訴浦發銀行鄭州分行為林強案「和合系」的7家非法集資主體違規開設專用存款帳戶、未盡職履行反洗錢義務等。這些公司註冊地不在鄭州,但專用存款帳戶都開設在鄭州,也是「和合系」募集資金的部分主要帳戶。
徐真:「涉及到這個非法集資的話,這麼大額的這種往來,你是要對這個客戶,就是涉及到洗錢的問題,那個背景調查的,就是叫履職責任。各地方都在拉存款,那麼這裡邊這個問題就是你只要在我這存款了,那我也不想去履行這個履職責任了,我也不想問你那麼多了,我知道你這個錢來路不明的,但是跟我沒關係,你只要在我這存款了。」
投資人還投訴浙商銀行杭州分行所轄西湖支行為「和合系」3家公司違規開立銀行結算帳戶、未履行反洗錢及打擊非法集資義務等問題。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教授孫國祥:「地方政府在非法集資案件的認定和處置中,擁有較大的權力,監管責任分散,導致金融監管存在漏洞。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和基層管理層為追求經濟增長、政績或維穩,可能對高風險金融活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出現地方保護主義,使得金融亂象難以及時遏制。此外,輿論和資訊公開受限,受害者維權難度大,進一步助長了此類犯罪活動。」
「和合系」爆雷可能和做了大量網紅城投結構化產品銷售業務有關。結構化發債的一大問題就是嚴重依賴流動性,如果流動性匱乏,將引發連鎖反應而導致崩塌。
孫國祥:「核心原因在於高收入或高收益的誘惑,跟投資者風險意識薄弱的雙重作用。利用新投資者的資金支付老投資者的利息和本金,製造穩贏不賠的假象,極大吸引了追求高收益,但缺乏專業判斷力的普通投資者。此外,騙子往往包裝成金融專家,強調投資機會的神秘性和不可複製性,進一步增強了騙局的迷惑力。監管滯後,資訊不透明和部分投資渠道的合規性模糊,也為此類騙局提供了生存空間。」
徐真:「現在這個整個經濟形勢也不好,你看這個經濟下行的壓力這麼大,哪有賺錢的呢?你說在美國還好,你說我存銀行裡還有一個年花4%的這種穩定的這種收益。在中國,那你存在銀行裡邊,那連1%的這種年花收益都達不到,你要投股票那也是一樣的嘛,股票這種活動的這種經濟,你看這個整個宏觀面不行,其實這些上市公司它的基本面,那肯定也都業績都下滑的比較厲害,業務也都收縮。所以沒有啥好的投資渠道。」
隨著林强被押解回中國,和合系的真實資產狀況如何,還得持續關注。
編輯/黃億美 採訪/駱亞 後製/葛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