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看衰中國經濟 金融業搶國債 收益率創新低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2月23日訊】儘管中共多次承諾要刺激經濟,希望提振公眾和市場情緒,不過,中國債券市場近期的走勢,直接反應經濟下行的壓力信號越強烈。進入12月以來,中國以10年期國債為代表的收益率快速下行,屢創新低。

中共政治局會議提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後,中國國債收益率下跌速度之快令人震驚。

根據彭博12月20日報導,一年期國債殖利率跌12個基點,報0.9%,對比中債估值,為自2009年以來新低。10年國債殖利率下行約3個基點,報1.715%。

中共政府原把支持經濟的希望寄託在國有銀行、保險公司和基金上,但這些機構正是購買政府債券的主力,因為它們寧願把資金放在債市避險,也不願為商業計劃融資。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金融機構傾向於購買國債,尤其是超長期國債,主要原因在於對當前經濟增長的放緩,市場信心不足,導致對於企業貸款和其他高風險的投資興趣降低,而且迴避貸款的風險。國債一般來說,作為一個低風險甚至沒有什麼大風險的資產,提供了相對安全的投機渠道,對於金融機構來說,它一向都是一個選項。然而當整體經濟下滑,未來情況不確定時,金融機構就更加會增加低風險資產的配置,甚至是大量搶購。」

學者認為,這種投資偏好和搶購國債可能導致實體經濟融資進一步困難,螺旋式的加重了經濟下行壓力。實體經濟更差,金融機構更加不敢放貸,又繼續買國債,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黃大衛:「雖然國債需要投資者認購,但是金融機構過度密集的去持有國債,可能會導致市場流動性問題,跟收益率異常波動。簡單說,就是可能市場上面大量的應該投放在實體經濟的,我們說的貨幣,都變成了鎖在債券市場上面,而且大家瘋狂的去搶國債,會令它的收益率會出現一個不正常的波動。」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認為,中國經濟很糟糕,但不是愁錢,而是愁沒有投資項目,最終只能進入債券市場。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政府花了很多的錢搞地方債,特別是專項債,但是中國哪有那麼好的資產項目呢?結果現在是中共搞寬鬆貨幣,大量的錢湧進來,但是找不到好的項目,就出現了資產荒。這種情況下怎麼辦呢?那就大家買債券,特別是買國債,國債屬於安全資產。所以因為買債的人多,債市成了一個牛市,大規模資金湧進來,所以國債收益率下降,這個反映了整個中國經濟的蕭條和衰敗。」

儘管中共政府高調宣稱要擴大內需,實際上卻沒有採取多少真正鼓勵民眾消費的措施。

王赫:「中國經濟不是有過一段時間的高漲,高速增長,中共不是叫囂自己有一個中國經濟奇蹟嗎?中共自身的經濟政策能力很強嗎?但是最近這幾年看來,這兩個都破產了。中共現在坐不住了,密集出了台的經濟政策,但是這些政策沒發揮什麼效果。大家覺得中共已經是江郎才盡了,已經窮途末路了,在這種情況下,對中國經濟的判斷和對中共政策能力的判斷,兩者疊加在一起,大家都在往外跑,都在保命,那麼這個資金就湧到國債市場來。」

黃大衛:「根據近期的經濟數據跟政策動向,還有結合國際的形勢,預計2025年中國經濟面臨幾項趨勢。第一個,經濟增速繼續放緩,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巨大。同時,全球來說,中國主要盈利的市場,歐盟跟美國跟中國的經貿關係越發緊張,俄烏戰爭也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企業跟市場開始選邊站,並不站在中國這一邊,所以中國的經濟情況是非常不樂觀。」

《華爾街日報》18日發文稱,「沒有什麼比『唱衰』中國經濟更令北京的審查機構及其網絡水軍惱火的了。不過,中國債券市場近期的走勢卻在疾呼『蕭條』。」

編輯/黃億美 採訪/駱亞 後製/鐘元

分享:

相關文章

Scroll to Top